瓣膜手术心肌保护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术后心功能的维持,体外循环过程心肌保护十分关键。
(一)维持良好血压
体外循环建立后尽快调整好动、静脉平衡,维持满意血压,开放阻断后注意调节灌注流量及体内血容量,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血压过高,增加心脏后负荷,增加心肌耗氧;血压过低,心内膜下心肌灌注不足,供氧减少,均应及时调整。
(二)左心血充分引流
左心引流可减低左室容量及左室壁张力,从而减少心室作功,降低氧耗,增加心内膜下心肌供血。对心肌肥厚、心功能差者,左室减压尤为重要。左心房内合并血栓者,可在血栓清除后,放左房减压管。主动脉阻断前防止左心室膨胀;主动脉阻断后,持续左心吸引,保证术野清晰。升主动脉开放后,复苏前做好充分左心引流,防止心室过度充盈,使心脏在低负荷下复跳。心脏复苏后逐渐减少左心吸引量直至停止。
(三)避免心室纤颤或缩短心室纤颤时间
转流开始到阻断升主动脉期间,如调整好动、静脉平衡,降温缓慢稳步进行,心室纤颤可能避免。阻断升主动脉后应立即灌注心肌停搏液,使心脏快速达到静止状态,心电图呈直线。左心室大,心肌肥厚者,转流早期有时会提前发生心室纤颤,一旦发生,应该尽快阻断升主动脉,立即灌注心肌冷停搏液,使心脏停搏。如体温仍未达到要求,须尽快降温达到预定标准。开放升主动脉钳后,如有心室纤颤,应尽快除颤,缩短心室纤颤时间。
(四)心肌温度
为使肥厚的心室肌充分降温,除心表冰水浸泡外,左室腔内也尽可能注入冰水。全身低温使心脏处于一定的低温环境,是心肌保护措施之一,所以全身复温时间、速率应依据手术进程,不宜过早使全身温度过高,影响心肌保护;亦不宜过晚,如果全身温度过低又影响心脏复苏。手术中心肌温度维持20℃左右。
(五)心肌停搏液
1、灌注途径通常经升主动脉根部灌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则切开主动脉后经左、右冠状动脉口直接灌注;如合并有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应同时经冠状静脉窦逆行持续灌注。
2、种类含钾冷晶体停搏液和氧合稀释血冷停搏液。我院现采用含血冷停搏液(晶:血为1:4),也有人在停搏液中加入钙拮抗剂、氨基酸等药物,增加心肌保护作用。
3、灌注方法氧合器引出的血液与含钾晶体液混合后降温至5-10℃,通过泵灌注到升主动脉根部或左、右冠状动脉,灌注压分别维持在250mmHg及150mmHg.灌注剂量首次为10-15ml/kg,每25-30分钟重复灌注一次,重症者开放升主动脉前可采用温氧合血灌注,冲洗心肌代谢产物以利心脏复苏。临床及实验研究均证实氧合血停搏液优于晶体停搏液;左、右冠状动脉和冠状静脉窦同时灌注效果满意,冠状静脉窦灌注压力应维持在40mmHg以下,以40-50ml/min的速度进行连续灌注。顺行和逆行灌注的联合应用,对左、右室心肌均能达到保护。
(六)心腔内充分排气开放 升主动脉前要充分排出心腔内气体,以防止冠状动脉内气栓。再次瓣膜替换术,由于粘连,心尖抬起排气困难,在开升主动脉前,可经主动脉根部加压灌注生理盐水,边灌注边敲击左室壁排出心内气体。开放升主动脉后,在主动脉根部插针,持续负压吸引,以排尽心内残存气体。
(七)缩短升主动脉阻断时间 创造良好手术条件,提高手术技术水平,尽量缩短心内手术时间,减少心肌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