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评估中国目前艾滋病流行形势,并为制定中国艾滋病防治策略及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卫生部于2005年7—11月组织有关专家以市(地)为单位,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推荐的Workbook模型,并运用其他方法相互印证,开展了2005年全国艾滋病疫情的评估工作。
今天,由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的《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包括中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及特点、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展、挑战与应对措施等三部分。报告对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客观反映了目前中国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分析了中国艾滋病流行的特点,评价了过去一年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所取得的重要进展,提出了中国在五个重要领域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指出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疫情评估结果显示,全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65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7.5万,2005年新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6—8万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对疫情评估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派专家全程参加了评估工作。专家们对疫情评估的方法、程序和结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疫情评估工作组织完善,专家队伍技术力量较强,所用方法科学,使用的数据资料质量较高,能够客观反映中国目前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本次疫情评估感染者和病人数低于2003年疫情评估数(84万),主要原因是2003年的疫情评估对有偿供血人员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估计过高。 2004年全国开展的有偿供血人员艾滋病筛查,基本查清了此类人群中的感染者数量,结果大大低于2003年评估的数字。此次评估结果表明,全国艾滋病疫情仍呈低流行状态,但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局部地区和重点人群已经呈现高流行,疫情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传播途径以注射吸毒和性接触传播为主,经性接触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明显增加。
当前,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一些地区和部门领导对艾滋病流行的严重危害认识不足:“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实不平衡;实际掌握的感染者比例低;宣传教育不够深入,重点人群干预措施覆盖范围小;流动人口落实防制措施难度较大。下一步防治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对基层领导防治政策和知识培训,落实防治工作责任;认真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推广示范区和干预试点的工作经验,扩大防治成效;加强常规监测工作,制订不同人群检测措施;继续深入开展注重实效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防治知识,消除社会歧视;加大高危人群干预力度,加强采供血管理;加强法制建设、督导评估和国际合作,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1月1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艾滋病防治条例》,近期将由国务院公布施行。《条例》对各级政府在防治艾滋病工作中的主要职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权利和义务、艾滋病预防控制和检测制度、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治疗救助,以及艾滋病防治的保障措施等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条例》的实施对依法规范和指导艾滋病防治工作,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有效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
二〇〇六年一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