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25日,在由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的《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中对艾滋病防治下一步工作重点的阐述中明确提出,我国将建立防治工作责任制和“一把手”负责制。
据了解,该项措施是针对我国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对艾滋病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等问题提出的。
同时,在《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中还提出了中国艾滋病防治面临的五个主要困难,即:
一、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对艾滋病危害的严重性仍认识不足
部分基层领导对艾滋病防治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发挥多部门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作用不够充分,在市、县级尤为突出;部分地区和部门内部沟通不够、工作联系不够密切。
二、“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实不平衡
艾滋病流行严重的地区对“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实得较好,而一些非重点地区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较差,一些艾滋病病人不能及时得到抗病毒治疗,一些艾滋病孤儿童的生活求助和上学得不到保证;对吸毒感染艾滋病病人的抗病毒治疗缺乏经验。
三、相当多的感染者还没有发现
检测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为14.1万人,与评估的感染者65万人相差约51万人,提示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检测的宣传,增加检测服务的覆盖面,让更多的人能够得到检测服务,以便落实防治措施。
四、宣传教育还不够深入,干预措施覆盖范围较小
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社会歧视现象依然存在。大众宣传教育的广度、深度与防治工作需要有较大差距。一些地方高危人群的干预工作仍在试点阶段,覆盖面不大。
五、对流动人口落实防治措施难度大
目前,僵有1.2亿流动人口。这部分人群普遍缺乏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一些地方将户籍作为享受防治政策和提供服务的条件,使一些流动人口不能及时等到防治服务,存在艾滋病传播的危险。
我国艾滋病防治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为:
1.加强对基层领导的防治知识培训,制订防治工作计划,落实防治工作责任。
制订培训计划,利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将中国县级政府以上的有关领导干部进行不同形式的培训;建立防治工作责任制和“一把手”负责制。
2.认真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推广示范区和干预试点工作经验,扩大防治效果。
扩大综合防治的覆盖范围。对“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实情况及地方配套政策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3.加强常规监测工作,制订不同人群检测措施。
加大监测力度,按照流行特点,建立覆盖不同人群的监测网络,广泛开展监测工作,全面掌握疫情动态;进一步研究落实以自愿咨询检测为主、多种检测策略并存的检测政策和措施;努力提高监测和检测人员业务素质。
4.继续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防治知识,消除社会歧视。
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针对重点人群和流动人口、农民工,采取“面对面”等方式开展宣传工作;明确各部门、企事业单位责任,将防治宣传纳入各单位工作范围;充分发挥公众人物、志愿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宣传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5.加大高危人群干预力度,加强采供血管理。
加大对流动人口的干预力度,推广综合干预措施,增加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数量,推广清洁针具交换及安全套的使用。发挥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的作用,加大目标人群干预力度,扩大覆盖范围。加强采供血管理,保证用血安全。
6.加强法制建设、督导评估和国际合作,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及《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制定国家督导评估框架,建立全国统一的督导评估体系。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争取国际社会资金、技术支持,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建立工作激励机制,鼓励专业人员深入基层。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团体、民间组织、民营和国营企业以及个人广泛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