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改委正在酝酿药品降价。据悉,本次降价将涉及16种抗生素和6种新列入医保目录的药品,降幅平均高达60%以上,其中个别品种的降幅将达到93%.据有关方面称,这次将是历次药品降价幅度最大的一次。
调价面临两难处境
对于药品将再次降价,黑龙江省物价局物价调控处一位于姓负责人认为,药厂定价、医药进价、流通环节混乱、医疗体制不顺是造成药价虚高的主要原因。
黑龙江的物价管理部门不能自行降价或涨价,一定要严格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控制药品的价格。
他说,黑龙江省是医药大省,药厂很多。如果不根据国家政策办的话,随意把地产药品大幅降价,那么就涉及到本地的药品进不了医院和药店,地方税收也肯定会受到影响;我们要是把本地的药价都调得很高也不行。如果那样的话老百姓吃药就贵了,更是不妥的。所以作为地方的物价管理部门,我们大的方向是不会变的,就是要严加控制药品价格,紧跟国家政策走。总而言之既要维护老百姓的利益也要维护企业利益。
中药企业不会受内伤
在国内颇有知名度、以中药为主打产品的黑龙江省葵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关彦斌说:“国家的几次大的价格调整对我们葵花药业影响并不大,不至于受内伤。但是我个人反对一二再再而三的降价。”关彦斌直言不讳:“大的原则我不反对国家调控药品价格,但是,我认为中药和西药用一样的价格调整标准是不合适的。因为中药和西药的工艺是不同的,中药讲究的是原材料的成色、甚至原材料的产地、药品的工艺,药品的生产流程都和西药有着本质的区别。西药的检测标准已经和国际接轨,可是中药的检测标准还不够完善。所以我认为中药的调价标准还不够完善,在这样的标准下再降价,就会逼着厂家去短工少料降低成本。这是个严重的问题,希望有关部门对这个问题重视起来-检验标准不完善怎么去调控价格呢?!”
降价不应厚此薄彼
黑龙江省医药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企副总有些不解地说:“为什么国内药企的品种价格普降60%以上,而外资企业的专利药降价只有20%,外资企业的非专利药降价只有25%左右。降价为何‘薄国企厚外企’?这样做欠缺公平”。他希望国产仿制药和原研药能够在降价幅度上保持一致,以给国产仿制药公正待遇。其实,历次药价调整之后都会有厂家打报告申请为自己的产品单独定价。那些被批准的“特价”(当然是高价)药品,也大多是外企的。
这位老总说,同样是符合中国药品标准的产品,“洋药”凭什么比“国药”价高?如果你“洋药”是先进的生产力,那你的成本应该更低;如果你是落后的生产力,国家为什么要保护你?W TO要求我们给予外企国民待遇,而不是超国民待遇。国企的利润低还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在药品回扣久禁不绝的情况下,“洋药”凭着高定价将拥有更大的价格空间去争夺“国药”的临床。
专家认为医疗体制须“变脸”
药价高在全国是一个共性问题。药品离开药厂就开始一路“浮肿”,单从源头找,就不是医院所能控制的,所以国家必须从体制改革上寻找出路。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宋魁说:“诱发药价虚高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即医疗体制、药厂定价、医院进价、流通环节中新特药品种混乱。为什么国家一再调价老百姓仍然看不起病呢?其实这很简单,我们可以看到如今医院里不仅仅是药太贵。医院的住院费、手术费、各种各样的手续费、检查费等等,没有一样不贵得出格儿。”
宋魁认为,目前的看病贵,表面上看起来是药品价格过高,其背后是体制和机制问题。药品降价只是治标之举,要从根本上解决药品价格问题,还需要医疗、医药流通、医保等多方面改革的同步进行。除了要进一步完善药品价格监管政策,还应推进体制改革,实行医药分业经营,在医药卫生领域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医疗机构间开展竞争;在生产流通领域通过整合资源,逐步解决重复建设问题;在医疗保险领域通过扩大覆盖范围,建立医疗费用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