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南京:“药房托管”等措施率先破解看病难与贵

2008-9-27 8:43 【

  卫生部部长陈竺、党组书记高强多次来到江苏省南京市,对南京率先在全国破解“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难题给予了高度评价。从公共卫生下社区到社区卫生运行机制改革,从药房托管到社区药品零差率,从惠民医疗到同城互认,一系列让群众得实惠的医疗卫生改革举措受到了卫生部主要领导的称赞。

  一、南京作为江苏的省会城市,三级大医院有近30家。可是,有740万人的省城老百姓的看病问题还是每年人代会、政协会上反映突出的问题。南京市卫生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下定决心,要恪尽职守,全力破解这一关系民生的难题。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看病就医难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一天早晨,南京市卫生局局长陈天明来到南京市一家三级大医院加入到排队挂号的人流。以患感冒为由,历经一个多小时排队挂号、候诊、交费、检验、化验,终于拿到了一张龙飞凤舞的处方,一划价:211.58元!也许,对一个局长这只是“区区”小钱。可是,如果是常生病、生大病的老百姓,或者遇到下岗、单位效益不好,那这一个“病”字对其而言将是怎样的负担?无论是经济也好,抑或精神也罢,岂不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负担?陈天明明显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该有多少双眼睛盯着你,该有多少双眼睛期盼你。“解决普通群众的看病就医问题一定要放在首要位置!”决心如同秤砣点点沉在了陈天明心头……

  经过深入调研,南京市卫生局在2002年7月23日出台了《关于举办南京市惠民医院的实施方案》。文件对惠民医院援助的对象和医疗范围,惠民医院对援助对象的减免、优惠标准,惠民医院的确定、资金的筹集、资金的使用、资金的管理等6个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

  不到一个月,2002年8月21日,南京市红十字医院挂牌成立了南京市惠民医院。这是南京市第一家惠民医院,也是全国第一家惠民医院,受到时任南京市委书记李源潮、南京市市长罗志军的高度重视,并亲自参加了挂牌仪式。按照政策规定,惠民医院共有13项减免优惠政策,简称“五免五减半三优惠”。五免,即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普通门诊诊疗费、门诊注射费、住院诊疗费和住院基本医疗护理费。五减半,即住院床位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和放射费减免50%。三优惠,一是已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特困病人,均按一级医疗机构的起付线、定额标准和自付比例等规定执行;二是药品在统一采购、管理和使用的情况下,按药品零售价再下降8%,让利于患者;三是对部分因病致贫的特困病人将视实际情况给予更大程度的优惠。对惠民患者费用所减免部分,按照“政府补贴一点,社会捐助一点,医院消化一点”这样“三个一点”的方式加以解决。陈天明说:“卫生工作的重点是要更多地关注民生,关注更多的困难群众,把实惠送给更多的老百姓!”

  如今,“医疗惠民”已在南京城乡蔚然成风。从2005年1月开始,南京市鼓楼区率先在全市实施“医疗援助”工程——对低保病人实行8种病全免费手术:股骨头坏死、胆囊炎、白内障、肛肠疾病、下肢静脉曲张等8种病的低保人群,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不用掏一分钱进行手术,甚至包括吃饭住院等全部免费——这在南京市绝无仅有。患白内障失明20多年的76岁老人王某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从没想过要动手术,除了年龄之外,最主要的是经济原因。当鼓楼区卫生局局长丁萍动员他去做免费手术时,老人还不敢相信是真的。可当做完手术睁开眼睛看到自己过去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孙子后,他激动了:“是共产党让我看到了亲人!”

  为改变全市740万群众只有一家惠民医院的状况,2004年12月,南京市卫生局又牵头组织挂牌成立了市第二惠民医院、惠民中医院、第三惠民医院;2006年3月,增加市妇幼保健院等8家医院为惠民医疗机构,同时确定省人民医院、鼓楼医院、第一医院等三甲医院为惠民医疗指导医院。2007年9月成立了南京市第13家惠民医院,即城南惠民医院。截至今年上半年,共接诊困难群体门诊病人194.1万人次,住院病人3349人次,减免各项费用2125万元,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2006年4月,南京市政府下发了《全市实施最困难群体医疗援助方案(试行)》。援助对象是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无力支付基本医疗费用并确实患病需要治疗的人员,全部医疗费用由市、区、县政府支付。到今年6月底,已累计减免各项费用309.8万元,解决了最困难群众的医疗费用问题,构筑起了全市医疗保障的坚实底线。2006年12月31日,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李源潮在视察南京市第二惠民医院时指出,南京的惠民医疗服务体系为困难群体提供了安全、价廉、有效的医疗服务,要把这种好经验推广到全省,早日建成一种全省经济发展水平能够保障得起、救助得了并随人均收入一起提高的“低起点,全覆盖”困难家庭患病人员医疗救助机制。

  如今,李源潮对惠民医院提出的“真心惠民、真正惠民”的要求,已成为这些医院的办院方针,惠民医院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惠民医疗的“南京模式”已被全国各地借鉴。

  二、南京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发展社区卫生作为缓解“看病就医难”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让群众看得好病,南京对城区的二级医疗机构,采取“上靠、下沉、转行、改制”8字方针进行改革,促进城区医疗机构由三级医疗网向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二级医疗网过渡,区级政府办的20家医院除两家医院“上靠”到三级医院、一家保留外,其余17家二级医院全部转变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这一举措为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为今天的社区卫生工作试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京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时还有一个“三近”原则,即近小区、近人群、近道路,通过腾、建、改、修、拆等办法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通过结构调整、设备更新,把社区卫生机构原来单纯的医疗功能拓展为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医疗和康复等6项功能,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这就引导了患者到社区就诊,使大医院的人潮从此得以分流。南京率先建立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降低参保人员在社区就诊费用的个人自付比例,把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引导到社区治疗。

  经过几年的努力,南京城市社区卫生普及率从30%多提高到92.6%,人口覆盖率从不足34%提高到100%,服务人口从不足100万提高到740万。全省有5个“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南京的玄武区、白下区、鼓楼区就占了3席,社区卫生已经成为南京卫生工作的一个“品牌”。目前,全市已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79个,其中中心136个、站743个,居民步行10-15分钟就可到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急诊人次已占全市门急诊总量的43.58%,平均每一门诊、出院病人费用53.09元、1920.92元,分别是三级医院费用的33%、25%。农村100%的镇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5.5%以上的村卫生室改建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城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就诊率分别达到35.4%、51.76%。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南京市卫生局党委书记陈礼海表示,经过几年努力,南京“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格局已基本形成。

  2007年4月,南京市选择在秦淮区先行试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收支两条线预算管理、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秦淮区按照每800户居民为一个管理网格,每1万居民为一个管理片区,全区5个街道47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划分为均衡覆盖全区的30个管理片区、112个管理网格,将2名全科医生、2名社区护士和1名公共卫生人员组成的全科工作团队均衡分布在管理片区内,实行分片包户。设立社区卫生服务财政专户,实行中心主任和财务人员派出制,社区卫生服务收支实现两条线预算管理,医务人员的收入多少完全不同处方挂钩。此方法切断了医务人员与经济创收、医药购销的利益联系。

  “哎呀,昨天老伴非让我过来看看,没想到今天发现这里的药还真便宜多了。”5月21日上午9时,在南京市秦淮区长乐路夫子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9岁的周金莲老太太提着一袋药,出门时喜笑颜开。周老太太患糖尿病已经16年了,从3年前开始一直靠吃药控制血糖,每个月周老太太都要花162元买药。今年4月初,周老太太所在的居委会给她送来了一个秦淮区居民健康卡,告诉她以后看病买药可以到附近的社区医院。但周老太太对社区医院不放心,一直没把这一建议放在心上。几天前她老伴说,平时一起玩的几个有高血压的老人现在都改在社区医院买药了,价钱便宜不少。周老太太这才动了心,试着到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看,果然这里的同类药只卖64元。周老太太买了两盒,比上个月省了34元。

  2007年9月24日,南京市政府举行专门会议,全面推广秦淮区以“收支两条线预算管理、药品零差率销售”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宣布要将此项改革推向全市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当年11月,江苏省副省长何权带领全省各市、县100多位卫生局长考察南京市的社区卫生工作,并参加南京市社区卫生试点的推广会。何权副省长问一位社区医生近两年8月工资和奖金的同比收入状况,医生回答上年是1800多元,今年是2300多元。问及工资为何会有增长时,医生说由于社区服务中心越来越被百姓认可,所以门诊量自然也就增加了。南京此项改革被诸多专家称为具备“划时代意义”——这一主要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体制的改革给百姓带来的好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意味着政府财政要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托底,为老百姓提供公益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用药进价多少卖给患者就是多少,药品收入的多少和医院、医生收入不再挂钩,影响医院、医生收入的是工作的质和量。

  据统计,2008年6月底与改革前相比,零差率销售的基本医疗用药供应价格比改革前零售价格平均降低30-40%;人均门诊费用和平均处方值较改革前同比分别下降19%和21%,门诊服务人次同比递增28.96%。江苏省卫生厅厅长郭兴华说,这项改革抓住了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以药养医、以医养防”的状况,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三、看病贵贵在哪里?为什么看一个小感冒动辄就要几十元甚至上百元?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倾听很多患者的意见并经过深入调查后发现:频繁出现在各级各类医院的医药代表是导致看病难与贵的重要原因。“医药代表”出没在医院各个角落,穿梭于医生之间,目的只有一个:推销他们的药品,并以高额回扣为诱导,使一些医生在利益驱动面前开大处方、多开药、开高价药,使患者增加负担。针对这样的状况,南京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陈绍泽在全国首创了“药房托管”新举措,从源头上控制药价。

  “药房托管”是把药房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权属于医院,经营权通过招标交给医药公司经营。从2003年8月开始,首先在南京市栖霞区尧化医院实行“药房托管”改革试点;2004年9月,雨花台区区属5家医院也先后实行“药房托管”。这两个区试点实践证明,“药房托管”有效遏制了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医疗工作实现了“防腐、增效、惠民”的目标,达到了“三得一失”的效果,即患者、医院、医药经营企业三方都得到了实惠,过去药品购销“利益链”中的不当得利者失去了利益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了广大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包括医务人员、病人以及医药企业的欢迎。在由点到面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南京市从2006年4月起,分批在全市156家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全面推行“药房托管”。

  可是,“药房托管”的实施在南京并非一帆风顺。雨花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是南京市一家区级医院。医院进行“药房托管”,通知药房人员开会,只有10多名员工到会。听说要推广“药房托管”,这10多人全都退场,并异口同声地说:“坚决不开这个会!”“药房托管”因何有如此强烈反应?顺藤摸瓜,其根亦在医药代表!该院院长张婉如诉苦道:托管前和医院打交道的医药公司有20多家,还有10多家医疗器械公司,最多一天30多个医药代表在走廊上“摆长龙”。为不影响正常工作,医院不得不破天荒地把每周四定为“医药代表接待日”——所有医药代表都在这一天来医院统一谈。在层层逐利的境况下,最后的买单者就只能是患者——水涨自然船高,于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愈演愈烈,直至陷入“人民不满意、政府不满意、医院不满意”的尴尬境地。实行“药房托管”则完全扭转了这些不正常的现象,完全端正和净化了医院的风气,甚至净化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实践证明,“药房托管”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贵,真正让群众得到了实惠。2007年,全市156家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全部实行了“药房托管”,当年底统计表明,实施“药房托管”的医疗机构平均单处方值比上年同期下降12.47%,平均门(急)诊人次药费、平均住院日药费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17.02%、18.93%。根据试点情况,南京市卫生局要求各医疗机构将药品收入的直接让利由初期的3%-5%调整为5%-10%,对惠民患者的让利则为15%。托管以来药品购销16.74亿元,直接让利群众1.13亿元,其中2008年1-6月份,购销药品6.08亿元,直接让利群众4348.1万元。2007年,全市“药房托管”的二级以下医疗机构用于惠民医疗补助、慈善门诊、路倒救助及抵付患者欠费等公益性支出药费178.9万元。数字也许枯燥,但患者们却对这样的数字有着别样的情感——数字给他们带来了实惠。2008年起,全市9家三级医院也正式实施了“政府主导、集中托管、统一收支、全程监管”的药品集中托管。

  2006年4月,李源潮在南京专题调研时指出,“药房托管”是医药分离改革的一种尝试,有利于改进医院用药、医生开药、厂家售药的结构,有利于患者费用的降低。国务院纠风办副主任李仲华调研后则认为,“药房托管”已经有了一个成功的开始,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

  5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南京古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通过一系列扎实而有效的举措,南京740万人民群众每年都能从政府那里得到实惠。南京卫生近5年探索凸现出了十大亮点:形成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公共卫生、惠民医疗四大新体系,率先实现医疗保障全覆盖和多元化办医,创新实践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重大改革,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同城互认,建设“人民满意医院”……这些改革举措在全国、全省都是创新之举、领先之作,被江苏省委调研组誉为“率先破解民生第一难题的先行探索”。如今,南京举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南京又率先提出“军地联动、省市共建南京地区医疗卫生文明窗口”,无论是部队医院,还是省级医院,抑或市属医院,全体动员,全面行动,争当文明城市的排头兵。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十分关心卫生改革,十分关心医疗卫生建设,一再强调“一定要解决好普通群众的看病就医问题”;南京市市长蒋宏坤每年春节前后总要专题研究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把群众看病就医时刻放在心头。

  南京在全国率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后,今年又把“病有所医”上升为“病有良医”:其内涵就是有优良的医疗技术、优质的卫生服务、优美的诊疗环境,让群众满意,让患者看病享受一流的服务。与此同时,南京在“十一五”期末还要努力实现医疗卫生“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卫生资源配置水平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卫生现代化水平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届时,南京将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医疗卫生服务基地,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环境进一步优化,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