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广州市医保中心获悉,自7月1日首批7种慢性病门诊专科药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以来,截至8月20日,经审核确认为指定慢性病的参保人已达12.54万人,16.15万人次已经通过享受慢性病门诊待遇而减轻了医疗负担,人次均医疗费用64.4元,医保统筹基金累计支出1105.4万元。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医保处处长张学文表示,为了让更多的“门慢”病人能够到社区享受80%报销待遇,今后全市122个社区医疗机构将全部实现“门慢”开药。
6成“门慢”病人已享报销待遇
广州市医保中心测算,慢性病人大约有30万,而患有7种指定慢性病的患者占其中七成。市医保中心主任张秋红表示,“目前6成病人已纳入门慢医保。”
三分之一病人流向社区医院
由于社区医疗可享受80%的统筹支付,二、三级医院只能享受60%的统筹支付,“门慢”实行首月就有三分之一的病人选择在社区医院就诊。因为第一次诊断必须在指定的二、三级医院,随着诊断完毕,今后会有更多病人在社区医院开药。
记者了解到,在“门慢”政策实施之初,广州只有18家社区医疗机构可以进行“门慢”医保的开药,目前已经达到了30多家。张学文表示,随着社区医疗机构医保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今后广州122家社区医疗机构全部可以“门慢”开药。
慢性病门诊医保三大误解
为何不把我诊为高血压?
误解:在一个多月的“门慢”医保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误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保处主任肖倩筠表示,医院碰到的最大的压力是病人的误解:“为什么别的医院都说我是高血压,你们医院就说不是?”一些达不到“门慢”医保标准的病患强烈要求医生将自己诊断为可以享受“门慢”医保的病人。
澄清:张学文解释,“门慢”医疗门诊的确定有严格的标准,是广州各专科病界的权威,按照国家和国际标准制定的,并非某个医院的标准。比如高血压病,在病情的波动期、初期是不需要长期进行药物治疗的,甚至可以不通过药物治疗就可以恢复,因此并不符合“门慢”医保为了减轻病人负担的原则。一旦医生将其确诊为门慢医保的“高血压”,就是终身的,即便对病患本人,明明不用吃药却要让他们长期吃药,也是不好的。
门慢医保药品不够?
误解:有些病人提出,到一些医院看病开药的时候,自己常吃的药品却没有,从而怀疑“门慢”医保药品目录不齐全。
澄清:张学文说,并非“门慢”医保的药品目录不够,而是很多社区医疗机构以前病人少,进药渠道单一,很多药品备货不够齐全,不够多。对此,他们已经和广州市卫生局进行沟通,督促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备足药,备齐药。
药品越贵越好?
误解:有些病人提出,100元的报销限额还是不够用。
澄清:张学文解释,根据测算,用药最贵的高血压和糖尿病人,使用中高档药,一个病种每月大约130元的药费就够了。但是如果全用最高档药品的话,的确是不够的。目前市场上药品种类非常多,但并非越贵越好。按照首月测算,糖尿病人月均统筹支付费用为75.34元,高血压为56.75元,冠心病为65.29元,均没有达到最高限额,基本还是够用的。
受惠个案
“吃药像吃饭”的人减负最明显
葛红是在职参保人,患有高血压。她表示,因为收入不高,以前都舍不得吃药。常常是到医院看病后,到药店买最便宜的“心痛定”,8元就有100粒。自从推出“门慢”政策之后,药费可以报销了,7月18日的时候她在医院开了60多元的药,自己只需支付20元。
退休老病号符翠雄是“饭可一天不吃,但药不可一餐不吃”。她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每月慢性病医疗费用需要300多元,除去医保卡每月150元,她每月1000多元的退休金还要掏出200多元来支付“门慢”费用。如今,每月300多元的药,统筹金为她支付190元,剩下的110多元医保卡就够了。
“门慢”参保病种 比例
糖尿病患者 46.7%
高血压患者 43.37%
冠心病患者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