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茶多酚含量成辨真假重要指标 茶饮料新标有望年底出台

2007-8-6 9:12 【

  炎炎夏日,解渴的茶饮料迎来了销售旺季。茶饮料市场在热闹非凡的同时也因缺少国家标准而出现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局面。记者近日获悉,由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发布的《茶饮料国家标准内部征求意见稿》已经出炉,新国标今年底有望出台。根据该新标准意见稿,今后茶饮料中的茶多酚含量必须≥300mg/kg,否则只能称之为“茶味饮料”;果汁茶饮料的果汁含量须≥5.0%,未达标者只能称为“果味茶饮料”,并要求将含量明确标注。因此,茶多酚含量将是判别茶饮料的重要指标。

  金华市民看好天热茶饮料

  绿茶、红茶、奶茶、冬瓜茶、菊花茶、龙井绿茶、茉莉清茶、姜茶、凉茶……随便走进哪家超市饮料区,琳琅满目的品牌茶饮料占据了饮料区的主要货柜。据了解,相比碳酸饮料和乳饮料,茶饮料健康、解渴、口感好,炎炎夏日之中,颇受消费者的青睐。

  据中洋购物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茶饮料不断推陈出新,各种包括健康、时尚在内的概念及其越来越丰富的口感、品种、外形巩固了茶饮料的市场。她告诉记者:“茶饮料不断迎合年轻消费者的需要,消费对象也以年轻人居多,红茶、绿茶、冰爽茶的销量是茶饮料中最好的。低糖、无糖类茶饮料更是热点,而最近又出来一些主打低脂肪、低热量概念的茶饮料。”

  在金华市区农贸市场,市民赵先生刚从经营户那里批发了6箱冰红茶及冰绿茶。正在选购茶饮料的小楼说,他很喜欢茉莉花味茶饮料,现在一天最少喝一瓶。而市民张小姐表示,关注美容是她选择相关茶饮料的直接原因。

  茶饮料市场鱼龙混杂

  1997年至今,我国茶饮料产量由不足10万吨发展到约300万吨,10年增长了30倍。但由于现时我国对茶饮料尚没有统一的强制性标准,茶饮料市场在热闹背后却存在不少隐忧。有业内人士指出,有些生产厂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茶饮料”不含茶的健康成分———茶多酚,仅仅是由香精、糖精和水勾兑而成。据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品牌茶饮料负责人介绍,目前在售的茶饮料有两成不符合标准,有的根本不含茶,完全就是借茶“作秀”。

  前天,记者采访时发现,在“康师傅”、“统一”、“农夫”、“银鹭”、“娃哈哈”等18个品牌茶饮料配料单中,仅有一个品牌系列茶饮料标有茶多酚及其含量,而多数茶饮料配料单中并未标明成分含量。

  新标准出炉规范市场

  针对茶饮料市场良莠不齐的局面,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在7月份发布了《茶饮料国家标准内部征求意见稿》,在行业内部征集意见。

  根据该意见稿,茶多酚含量将是判别茶饮料的重要指标。该意见稿中要求,今后茶饮料中的茶多酚含量必须≥300mg/kg,其中对绿茶的规定最高,茶多酚含量须≥500mg/kg.对于调味茶饮料里所含的茶多酚含量,则相对规定低些,如对碳酸类茶饮料,仅要求茶多酚≥100mg/kg,否则只能称之为“茶味饮料”。记者发现,市场上多数茶饮料以“茶饮品”、“茶饮料”一词统称,只有茶研工坊明确标示自己属于调味茶饮料。

  对于该意见稿,不少茶饮料企业表示欢迎。娃哈哈集团一负责人认为,新的标准将使茶饮料市场从无序走向有序,给真正的茶饮料以正身,维护市场正当竞争,娃哈哈方面将积极配合换新标签。康师傅控股杭州顶津食品有限公司客服人员表示,公司使用完库存标签需要缓冲期,等新标准正式出台以后,康师傅将换上符合的标签。

  而大部分消费者也对新标准表示期待。市民李小姐的观点代表了许多消费者的意见:“新标准明细茶多酚具体含量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一种尊重,标注细化也使消费者消费更加透明。新标准出台后,茶饮料企业必将面临着优胜劣汰,这样,茶饮料会‘越喝越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