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和某医院医生聊天时,这位医生说起,现在很多药每支的剂量都是固定的,一些患者在使用时一支用不完,于是医生就会根据其他患者的需要,让两个或三个患者共同使用一支药。这种“拼药”现象在很多医院都存在,尤其儿科最多。
患者:拼药能省钱挺好
得知这种情况后,记者对哈市医院进行了调查。在哈市儿童医院记者见到了带孩子前来就诊的林女士,据林女士介绍,她的孩子早产,住院第二天,医生便告诉她在用药时可以和别的患者“拼”着用。林女士说:“这样既能节省费用,又避免了药物浪费。我们都觉得这样挺好。”
家住巴彦县的郭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孩子也是早产来到哈市儿童医院治疗,“我家的经济情况并不是很好,而给孩子看病要花一大笔钱。不过,医生说他们科室有一项制度,可以让患同种病、使用同一药品的孩子共同使用药物,这样可以省钱,我们就同意了。现在,孩子的药费大约省了3000多元。”
医院:拼药可避免浪费
据哈市儿童医院新生儿ICU病房姜阎丽护士长介绍,因为新生儿科住了许多早产儿和急危重症孩子,医院常常要用一些贵重的抗菌素、白蛋白以及氨基酸等静脉营养药物,这些药物价格较高,而且打开后当天就要使用完,而新生儿对于此类药物的一般用量小,导致大部分药品浪费。如果几个婴儿可以合用一种药,既不浪费药还能省钱。
专家:拼药是把双刃剑
对于医院为患者“拼药”的这种做法,省卫生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了肯定:“如果医生完全是为病人着想,在没有任何利益驱使下,这些医生的做法很让人感动,是在为患者实实在在地办事。”
尽管如此,“拼药”在当前看病贵的背景下,其存在合情也可行,但却无法律依据。因为,无论是有关医疗技术规范,还是药品管理规定,对此都没有明确的要求和限定。而且,“拼药”选择是医生行为,还是患者要求,或是医院制度,同样缺乏责任认定。“拼药”面临着如何操作、怎么管理,特别是责任认可、风险承担等问题。“拼药”是把双刃剑,做得好了医患双方皆欢喜,可一旦出现事故及纠纷,医患双方都会受到伤害。
“拼药”是医患双方的无奈之举,这其中也折射出一些药品生产的不规范性。如果药品都是小包装,医生和患者就不用冒险“拼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