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260种西药最高零售价调整 百姓觉不到实惠

2007-5-9 8:42 【

  国家发改委近日再次调整260种西药的最高零售价格。据介绍,去年至今,发改委已分七批对列入中央政府定价范围内的药品(除计划生育药具、计划免疫、麻醉药品及一类精神药品外)重新核定了价格。但不少市民表示,很难感受到药品降价带来的真正实惠。

  【权威发布】

  260种西药最高零售价调整

  国家发改委昨天宣布,将调整260种西药的最高零售价格,调整价格自2007年5月15日起执行。

  据悉,此次药品价格调整涉及消化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抗寄生虫病、解热镇痛及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麻醉用药物、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物、专科用药以及解毒药和诊断用药等十个系统的药物,共260个品种、1200多个剂型规格。其中70%的品种价格进行了下调,平均降价幅度19%,最大降幅62%,降价金额约50亿元;对其余的30%左右廉价药品维持原价;对市场供应紧缺或断货的18种药品,适当提高了价格。

  据悉,目前列入政府定价目录药品共1500种左右,地方定价800多种,约占全部药品的20%。

  加价率顺加不能超过15%

  国家发改委强调,县及县以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应以最小零售包装的实际采购价为基础,顺加不超过15%的加价率作价,实际采购价格高于500元的,最高加价额不得超过75元。零售包装内含2支以上注射剂的,医疗机构在拆零出售给患者时,应按照该零售包装单位零售价格除以包装数量计算单支零售价。

  国家发改委同时表示,因三磷酸腺苷大容量注射液与小针在质量标准上存在争议,取消发改价格20062989号中20mg100ml的大容量注射液价格,暂由各地根据本地市场实际情况制定大容量注射液的价格。鉴于海南普利制药公司被药监部门收回药品GMP证书,取消该公司生产双氯芬酸钠和尼莫地平的单独定价资格及水平,按统一价执行。

  各地价格要在发改委备案

  国家发改委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有关药品市场实际购销价格变化的跟踪调查。

  如果发现中标价格或实际成交价格与规定最高零售价格相差较大的药品,要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降低相关药品的实际零售价格。

  如果原研制和单独定价药品,其中标价格或实际成交价格在地区间的差异超过5%时,国家发改委将参照其较低的中标价格或实际成交价格,及时调整并公布其最高零售价格。

  记者了解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将在2007年5月31日以前,制定公布相关药品补充剂型规格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并报国家发改委备案。

  药品销量变化明显将调查

  国家发改委表示,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应积极引导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照常生产经营和使用降价药品。

  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医疗机构销售附表所列药品数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发生明显变化的,价格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违规行为的,要及时予以纠正,情节严重的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从2006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分7批对列入中央政府定价范围内的药品(除计划生育药具、计划免疫、麻醉药品及一类精神药品以外)重新核定了价格。其中,900余种不同程度地降低了价格,约占70%;70多种廉价药品调高价格,约占5%;300余种药品维持原价,约占25%。

  医卫改革将解决“降价死”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昨天在央视《新闻30分》中表示,由于我们国家药厂众多,有6000多家,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药品生产企业在整个药品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处于一个弱势地位。

  同时,医院的绝对垄断地位,使得“医院能否盈利”成了药品市场的“风向标”。降价药的盈利空间小,药厂也自然不愿供应那些医院不开的廉价药品。这样,“廉价药没了市场,药品降价的效果也就在错综复杂的医药购销‘潜规则’面前大打折扣。”周望军说。

  针对一些降价药品在大医院用量减少或是药品“降价死”问题,有关负责人指出,由于80%的药品要通过医生处方销售,因此解决这种现象要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记者调查】

  对于百姓来说,平时接触最多的要数抗生素类药品了。去年8月国家发改委制定了关于青霉素等99种抗微生物药品最高零售价格,那么时隔数月,现在那些降价药是否还在呢?

  昨天,记者在几家药店进行了“明察暗访”。

  患者:部分降价药品不易买到

  昨天下午,得知又有260种西药最高零售价格将调整的消息后,一些市民表示,对他们的影响并不大,自己或家人每年的药费并未明显下降。

  “药品降价的消息,我都是在电视、报纸上了解到的。”一位市民表示,媒体报道时,只是将降价药品的部分信息列出,而更多的药品具体降价幅度,还需要到政府部门的网站上去找,“我总不能因为这块八毛的差价,整天去网上搜索降价信息吧!再说,开药或买药时,医生或药店的销售人员从未主动告诉过我药品降价的情况,也未推荐购买同类降价药品。”

  一位市民说,有次他在报纸上看到一些药品的最高零售价调整后,来到药店却发现,报纸上刊登的降价药大多都不见了,“一盒药,原来一板24粒,现在改成两板12粒,规格一变就不在降价之列,这不是变相地进行涨价吗?还有的一种药好几个名字,我们也根本不知道哪个是降价药,回头人家换个名字再卖不就行了。”

  药店:降价药深藏柜台难找寻

  “给我拿瓶普通的红霉素好吗?”在东四环附近一家大药房中,记者来到售药柜台前,工作人员听到记者的询问后,摇了摇头说:“没这个药,试试其他的吧,效果都很好。”随后,工作人员对记者买药用途稍加询问后就十分热情地从柜台拿出了一种罗红霉素药,“一盒33.6元,消炎药,效果特别好,卖得也快。”而记者想要购买的红霉素药价却只有几块钱。

  在朝阳公园附近的一家药房,记者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药价单子,“帮我看看这些药还有吗?”工作人员对照着单子仔细看了看,划去了四环素、土霉素、红霉素等5种价格很低的药名。

  记者还发现,多数降价药品放置的位置都很不显眼,来到药店在柜台前第一眼肯定找不到,就连工作人员也是费了半天劲儿才从各个隐蔽处翻腾出来的,“为什么这些药都不摆在上面啊?”面对记者的疑问,工作人员解释说,新出的且疗效好的药通常摆在外面,大家用得多,所以我们也要好好推荐啊。

  医院:寻找其他厂家进行替补

  昨天,记者从京城几家医院了解到,药品价格下降后,对患者来说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中日友好医院的一名负责人表示,因药品价格下降了,一些药品生产厂商就觉得没有利益可图了,就不再生产降价药了,“我们有时开了其他同类药品,还会遭到患者的质疑。患者拿着处方单子上的药去取药时,如被换成了其他的药品就会质问医生,为什么要换药。”

  “这种情况经常会发生,所以现在我们都要求药剂室能在第一时间将采购不到的药品通报给院里,然后医院办公室再负责向相关的科室传达,避免医生再开已经采购不到的药品的情况。”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北京朝阳医院药剂部的王主任也表示,因为药品降价而采购不到药品的情况确实存在,但医院都不会因此而慌张,原因也是医院的进购药品都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同种药品会有不同的生产厂家能来替补,尽可能保障老百姓的利益。

  【新闻背景】

  近几次药品价格调整时间表

  ■2007年5月15日,国家发改委调整260种西药最高零售价格

  ■2007年4月16日,国家发改委制定追风透骨片等188种中成药最高零售价格

  ■2007年3月15日,国家发改委制定九味羌活颗粒等278种中成药内科用药最高零售价格

  ■2007年1月26日,国家发改委制定精氨酸等354种药品最高零售价格

  ■2006年11月20日,国家发改委制定华蟾素注射液等32种中成药肿瘤用药最高零售价格

  ■2006年8月28日,国家发改委制定青霉素等99种抗微生物药品最高零售价格

  ■2006年6月12日,国家发改委降低67种抗肿瘤药品零售价格

  ■2005年10月10日,国家发改委降低头孢呋辛等22种药品零售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