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最近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了解到,尽管我国医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但目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仍存在一些难题,医疗费用支出不合理上涨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关闭破产、转制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费用来源没有明确稳定的渠道等,这些制约着医保改革的快速推进。
医保范围不断扩大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统计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3033万人,比去年底增加629万人;1至6月医保基金收入635亿元,同比增长27.5%;支出488亿元,同比增长27.4%.
此外,截至6月底,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7302万人,比上年底增加457万人;全国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45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5万人。上半年,全国有38万人次享受了工伤保险待遇;全国有25万人次享受了生育保险待遇。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东进在日前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医疗保险分会年会暨学术报告会上表示,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基本平稳,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参保人员基本医疗需求得到保障;医疗保险费用分担机制、医疗服务竞争机制基本形成并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传统体制下医疗资源浪费严重、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痼疾有所遏制。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王东进强调,要在坚持基本政策框架的前提下,适应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把工作对象由直接面对企业更多地转向面对劳动者。对非公经济组织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要采取灵活的参保方式,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四大难题制约发展
虽然我国的医疗保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负责人认为,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还存在四大难题。
一是控制医疗费用支出不合理上涨的机制建设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目前医疗服务管理措施还主要是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签订协议、事后审查,管理效力非常有限,医疗费用上涨压力仍然很大。
劳动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加强医疗服务管理必须注重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当前,医疗保险服务管理建立长效机制的重点是:要建立标准化管理的机制,尽快研究制定出入院标准、诊疗技术规范、用药管理规范,并把这些标准纳入协议管理的内容;要建立医疗机构共担费用风险的机制。此外,还要建立动态监控和处理机制,利用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网络,重点对医疗机构住院人次、人均费用、病种费用、住院天数进行动态监控,并把监控结果与监督检查、信用等级评定和考核结算挂钩。
二是基金管理成本高、手续繁杂。目前,虽然新旧制度实现了平稳转轨,基金从总体上做到了收支基本平衡。但是,一些问题和矛盾已经开始显现,譬如:基金管理成本高、手续繁杂,部分统筹地区出现了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当期收不抵支现象。
这位负责人表示,要通过完善医疗保险制度,使制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操作简便,易于衔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三是国有关闭破产、转制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费用来源没有明确稳定的渠道。
据透露,目前社保部正在同有关部门协商,研究解决国有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及资金来源问题。同时,各地也要充分发挥主动性,不等不靠,积极协调,拓宽筹资渠道,探索可行的保障方式。对已破产无单位的退休人员,要明确政府责任,多渠道筹资。采取“保大病”的方式将其纳入医疗保险。对正在实施破产的国有企业,要明确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参保政策、筹资标准和资金来源,将这些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一管理。
四是对部分人群缺乏制度性安排。当前,制度适用范围虽然已从城镇职工逐步扩大到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但原公费、劳保医疗制度遗留的职工家属和大学生的医疗保险问题还没有相应的制度性安排,城镇其他要求参加医保的居民也越来越多。
这位负责人表示,要根据适应经济所有制形式变化的需要,采取更具包容性的政策和更具灵活性的管理服务方式,逐步将各类从业人员纳入医疗保险。
背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历程
1994年,“两江”试点开始。国务院决定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进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试点,为全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经验。
1996年,试点范围扩大到40多个城市。在“两江”试点取得初步经验后,国家将试点范围扩大到40多个城市,进一步探索统账结合的具体方式和运行机制。
1998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确立。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覆盖全体城镇职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确定了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
2000年,国家决定同步推进医疗保险与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为了解决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面临的体制性障碍,国务院做出了同步推进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三项改革的决策和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