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的村卫生所及周边的个体诊所因就诊方便往往成为贫困地区农民看病的首选,但受从业者医务水平低、缺少辅助诊疗设备等影响,他们在方便群众的同时,也在不时地损害着群众利益。
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唐藏村农民尚芳芳就是这样的不幸者,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内,她先后到当地20多个村卫生所和个体诊所求医问药,结果这里的医生都将她的慢性胆囊炎当胃病治,花了7000多元钱不说,还严重耽误了病情,最终被送进了手术室。
2月27日,记者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居集中心卫生院采访时,正好碰上了即将进手术室的尚芳芳。脸色蜡黄的她,用手紧紧压着腹部,在别人在搀扶下,还在摇摇晃晃。“由于耽误了病情,她的胆囊必须切除,疼痛不说,还得再花1000多元的手术费。” 居集中心卫生院院长拦生福说。
拦生福告诉记者,在该医院收治的病人中,像尚芳芳这样的例子不只一个,由于慢性胆囊炎在初期和胃病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果不借助B超等辅助诊疗设备,只凭临床经验和体温计、血压器、听诊器来诊断,往往难以确诊。而记者在当地的许多村卫生所和个体诊所看到,里面的医生几乎都在靠“老三件”治病,而且有的还连这三样都不全。
在居集中心卫生院,记者见到尚芳芳的丈夫杨万祥,今年刚28岁的他,看上去与他的实际年龄相差很远,妻子不停地看病吃药,已经把他折磨得面容憔悴,苍老了许多。
“我真后悔不早点来正规医院治病,妻子少点疼痛不说,还不会背下一屁股债,可家里当时拿不出钱,又有什么办法。”杨万祥告诉记者,自妻子2003年10月开始生病以来,他们家就开始不停地借债,目前加上亲戚借款和银行贷款,已经有2000元。而自妻子生病之后,家里短了劳力,少了收入不说,他还不敢到过远的地方长期打工,最多出去一两个月,挣上几百块钱就赶快回家,因为妻子的药已经断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这样的贫困县,一方面是农村卫生资源十分短缺,另一方面村卫生所和个体诊所经营又非常混乱,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他们的误诊、误治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当地农民的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
从杨万祥身上也可以看出,在贫困农村地区,一人得病对家庭的影响巨大。杨万祥告诉记者,要是他妻子不得病,他们家计划中的新房子可能已盖起来了,可现在至少3到5年内翻不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