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事管理与法规」依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应是指:
A.合格药品在超常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B.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有关的中毒有害反应
C.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有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D.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E.合格药品在正常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C。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医学 教育网原创>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药理学」学员提问:阿托品低剂量使用时心率减慢的原理不明白,谢谢老师。
答案及解析:
阿托品为竞争性M受体拮抗剂。
阿托品小剂量时,与Ach竞争神经末梢的受体,使Ach在体内的供应相对减少。由于体内Ach的减少,通过机体自身的负反馈调节,反而产生了大量的Ach。浓度的增加,使Ach与阿托品的竞争力增强 医学教育 网原创 ,故而短时间内,Ach与M受体结合量增加,出现了短暂的M受体兴奋症状——心脏抑制(心率减慢)。
「药剂学」吐温类表面活性剂具有
A.增溶作用
B.助溶作用
C.润湿作用
D.乳化作用
E.润滑作用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ACD。
润湿作用是指表面活性剂能够增加疏水性药物微粒被水湿润的作用。医学,教育网原创。
许多疏水性药物(如硫黄、阿司匹林等)不易被水润湿,加之微粒表面吸附有空气,给制备混悬剂带来了困难,这时应加入润湿剂。润湿剂可被吸附于微粒表面,增加药物的亲水性,产生较好的分散效果。常用的润湿剂为HLB在7~11之间的表面活性剂,如:吐温类(聚山梨酯类)、磷脂类、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等。
「药物化学」学员提问:疏水结合能力是指什么?为什么提高了它可以提高与受体的结合能力?
答案及解析:
指南原文:“厄贝沙坦为螺环化合物,但与受体结合的亲和力却是氯沙坦的10倍,结构中的螺环结构能提高与受体的疏水结合能力。”
此处的疏水结合能力,[医 学教育网,原创]即是指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能力。
厄贝沙坦中非极性链部分的螺环结构,和Ang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生物大分子中的非极性链部分相互作用时,由于相互之间亲脂能力比较相近,结合比较紧密,导致两者周围围绕的能量较高的水分子层被破坏,形成无序的水分子结构,导致体系的能量降低。
从而使药物和受体相互吸引,紧密结合,产生作用。
「中药学」学员提问:您好!老师!我想请问一下,生晒参、白参、西洋参、红参、在用法用量上及功能主治上有何区别?谢谢!
答案及解析:
1.西洋参、人参的区别点:
人参:微温不甚燥,补气作用最强,大补元气,治疗元气衰脱之危重证。入煎剂5~9 g ,宜文火另煎。益气救脱可用15~30 g 。
西洋参:补气作用仅次于人参,能清虚热养阴,治阴虚火旺,咳嗽痰血,热病气阴两虚者最宜。3~6 g ,宜另煎对服。
2.生晒参、白参、红参为人参不同的炮制规格,其区别为:
生晒参适用于气阴两虚证;医学教,育网原创;
白参功效与生晒参相似,但力弱;
红参性温,适于气虚阳弱证。
「中药药剂学」滴丸中液体药物在基质中的分散状态
A.形成微细结晶或无定型状态
B.药物溶解于基质中
C.形成固态凝胶
D.形成固态乳剂
E.形成固体溶液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BCD。
滴丸的制备原理是基于固体分散技术的。
固体药物在基质中的分散状态有:1.形成固体溶液;2.形成微细结晶、亚稳定型结晶或无定型状态。
液体药物在基质中的分散状态有:1.药物溶解于基质中;2.形成固态凝胶;3.形成固态乳剂。医学 教育网原创。
「中药化学」不宜用硫酸作显色剂的薄层板是
A.硅胶G
B.纤维素
C.聚酰胺
D.氧化铝
E.硅胶GF254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B。
薄层色谱常用的固定相(即吸附剂)为:硅胶、氧化铝、聚酰胺;常用的显色剂为碘、硫酸溶液、荧光黄溶液。
纤维素基于其物理性质等原因考虑,一般作为柱色谱的固定相,基本不用作薄层色谱。
此题的“用硫酸作显色剂”,“医学教育 网原创”为迷惑性内容,考查的实际内容为:薄层色谱常用的固定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