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读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执业药师:《答疑周刊》第1期

  【药理学】: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不宜选用

  A.甲基多巴

  B.卡托普利

  C.肼屈嗪

  D.氢氯噻嗪

  E.哌唑嗪

  答案及解析:

  A.甲基多巴:属于中枢部位的抗高血压药。降压时伴有心率减慢和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减低,肾素释放减少。适用于中度高血压,对肾性高血压及高血压伴有肾功能减退者更适用。

  B.卡托普利:单独使用治疗原发性及肾性的高血压。近年来该药也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可改善症状和心脏泵血供功能。

  C.肼屈嗪:能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主要扩张小动脉,使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口服吸收好,适用于中等度高血压。该药物交感神经阻断作用,反因血管扩张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心耗氧量也因此增加。这不仅减弱了降压效应,而且还会诱发心绞痛及加重心力衰竭。

  D.氢氯噻嗪:利尿的降压药。单独使用可治疗轻度高血压。

  E.哌唑嗪:单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 扩张血管作用明显,对静脉及小动脉均有松弛作用,使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降压时心输出量不变或略升,对肾流量也无明显影响。

  综上所述,此题选择是C。

  【药理学】:为什么TI越大越安全?TI=LD50/ED50,如果TI越大,LD50就越大,怎么会越安全呢?

  答案及解析:

  ED50为半数有效量,产生50%阳性反应的剂量;LD50为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称为半数致死量。

  TI的比值越大,反应LD50和ED50之间的距离越大,表示该药物应用越安全。

  如:2ml的某药,能引起100只老鼠中50只死亡,但50只有效时的剂量为1ml,那么他的TI为2。那么就是说,在1~2ml之间的量为安全有效的。

  3ml另一个药物,能引起100只老鼠中50只死亡,但同时50只有效时的剂量为1ml,那么他的TI为3.那么就是说,在1~3ml之间的量为安全有效的。

  这样一比较,是不是第二种药物的安全范围更大呢?

  所以说 TI的比值越大,反应LD50和ED50之间的距离越大,表示该药物应用越安全。

  【药物分析】:老师,就是关于各种滴定法中指示剂的选择,我不懂,感觉很吃力,我应该怎么办?谢谢老师。

  答案及解析:

  指示剂的选择,我们总结出来:

  1.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之一

  (1)酚酞:

  酸滴定碱时:颜色由红刚好褪色

  碱滴定酸时:颜色由无色到浅红色

  (2)甲基橙:

  酸滴定碱时:颜色由黄到橙色

  碱滴定酸时:颜色由红到橙色

  一般不选用石蕊

  2.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之二

  为了减小方法误差,使滴定终点和等当点重合,需要选择适当的指示剂。

  强酸与弱碱相互滴定时,应选用甲基橙。

  强碱与弱酸相互滴定时,应选用酚酞。

  强酸与强碱相互滴定时,既可选用甲基橙,也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注意,中和滴定不能用石蕊作指示剂。原因是石蕊的变色范围(pH5.0~8.0)太宽,到达滴定终点时颜色变化不明显,不易观察。

  3.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之三

  常用的指示剂多是弱酸或弱碱,如石蕊;酚酞和甲基橙是比较复杂的有机酸。指示剂的分子和离子具有不同的颜色,酸或碱溶液能影响指示剂的电离平衡,因此在酸或碱溶液中指示剂会显示不同的颜色。中和滴定时选择指示剂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pH稍有变化,指示剂就能改变颜色。石蕊溶液由于变色范围较宽,且在等当点时颜色的变化不易观察,所以在中和滴定中不采用。

  (2)溶液颜色的变化由浅到深容易观察,而由深变浅则不易观察。因此应选择在滴定终点时使溶液颜色由浅变深的指示剂。强酸和强碱中和时,尽管酚酞和甲基橙都可以用,但用酸滴定碱时,甲基橙加在碱里,达到等当点时,溶液颜色由黄变红,易于观察,故选择甲基橙。用碱滴定酸时,酚酞加在酸中,达到等当点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易于观察,故选择酚酞。

  (3)强酸和弱碱、强碱和弱酸中和达到滴定终点时,前者溶液显酸性,后者溶液显碱性,对后者应选择碱性变色指示剂(酚酞),对前者应选择酸性变色指示剂(甲基橙)。

  (4)为了使指示剂的变色不发生异常导致误差,中和滴定时指示剂的用量不可过多,温度不宜过高,强酸或强碱的浓度不宜过大。

  【药物分析】:精密度和准确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案及解析:

  准确度:表示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测量值与真实值越接近,就越准确。准确度的大小,用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表示。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反之,准确度越高。例如:一个物体的真实重量是10.000g ,某人称称10.001g,另一人称成10.008g。前者的绝对误差是0.001g。后者的绝对误差是0.008g。10.001g比10.008g的绝对误差小,所以前者比后者称得更准确,或者说前者比后者的准确度高。

  精确度:是指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实验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各测量[值间越接近,精密度就越高,越精密;反之,精密度越低。精密度可以用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与相对标准偏差表示。实际工作中多用相对标准偏差。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区别在于:准确度是与分析结果相比较,而精确度是与一起测量的值之间的比较。

  【中药学】:雷丸的用法是

  A.炒炭

  B.炒黄

  C.不能与酸性食物同服

  D.猛火煎熬

  E.不入煎剂,宜研末冷水调服

  答案选择:CE

  学员提问:E应用温开水调服,所以E应该是错误的。

  答案及详解:

  本科教材《中药学》和《中药大辞典》上的解释:

  雷丸:

  [来源]为白蘼科真菌  雷丸的干燥菌核。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湖北、广西、陕西等地。秋季采挖,洗净,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胃、大肠经。

  [功效]杀虫。

  [临床应用]用于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本品可以驱杀多种人体寄生虫,尤以驱杀绦虫为佳。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6~15g。用以驱绦虫,每次12~18g,研粉冷开水调,饭后服,连服3天。

  [使用注意]不宜入煎剂。因本品含蛋白酶,加热至60℃左右即易破坏而失效。

  [性能特点]本品苦寒有小毒,功专杀虫,可以驱杀多种人体寄生虫,尤以驱杀绦虫为佳。

  根据这本书上的内容,选择答案CE是正确的。

  【中药药剂学】:适用于乙醇等有机溶媒提取但提取液受热时间长

  A.煎煮法

  B.回流法

  C.冷浸渍法

  D.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E.渗漉法

  学员提问:请讲解?

  答案及详解:

  常用浸提方法与设备:

  (一)煎煮法:

  煎煮法系指用水作溶剂,加热煮沸浸提药材成分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湿、热较稳定的药材。

  (二)浸渍法:

  浸渍法系指用规定量的溶剂,在一定温度下,将药材饮片密闭浸泡一定时间,分取浸出液以浸提药材成分的一种方法。适用于粘性药材、无组织结构的药材、新鲜及易于膨胀的药材、价格低廉的芳香性药材的浸提。

  (三)渗漉法:

  渗漉法是指将适度粉碎的药材置圆锥形渗漉筒中,由上部连续加入新溶剂,收集渗漉法液提取药材成分的方法。渗漉法属于动态浸出,有效成分浸出完全,不经过处理可直接收集渗漉液。渗漉溶剂,常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或白酒。

  (四)回流法:

  回流法是指用乙醇等易挥发的有机溶剂提取药材成分,其中挥发性溶剂馏出后又被冷凝,流出浸出器重浸提药材。回流提取法较渗漉法省时,但提取液受热时间较长,故不适用于受热易破坏的药材成分的浸出。

  (五)水蒸气蒸馏法:

  水蒸气蒸馏法系指将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与水蒸气共同加热,使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气一并馏出,并经冷凝分取挥发性成分的一种浸提方法。

  (六)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系指利用超临界流体[处于临界温度(Tc)与临界压力(Pc)以上的流体]提取药物有效成分的方法。该法的优点:①提取速度快,效率高②适于热敏性、易氧化的有效成分的提取,避免了传统方法高温提取且长时间浓缩所致有效成分受热分解、氧化的缺点③工艺简单,该法适于提取亲脂性、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物质,而对极性较大、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物质提取需加夹带剂,或升高压力,设备投资加大。

  所以选择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