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第二轮暴发的警报仍未解除。日前在北京召开由卫生部主办的全国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培训会议上,相关负责人透露,当前甲型H1N1流感仍处于大流行趋势,随着耐药病例的出现,重症和死亡病例增多的风险持续加大。
此次培训会议特别邀请了来自美国,墨西哥和香港的权威专家与中国的权威专家就“如何救治甲型H1N1流感的重症患者”和“院内感染的管理和防控”进行了深度的交流和探讨。与会专家呼吁,甲型H1N1流感患者应及早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与临床结果的改善成密切相关性。政府应该加大抗病毒药物多元化的储备,以应对病毒耐药的可能性。
来自卫生部的权威统计显示,目前全球甲感流行势头不减反增。随着天气不断转冷,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不排除产生毒力更强的病毒株及耐药株的可能。
专家预测,由于并非所有的流感样病例患者都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检测,因此实际感染人数可能要远远大于目前报告的确诊数。
总体而言,甲型H1N1流感目前仍处于大流行趋势,并且可能出现越来越多的重症和死亡病例。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甲流疫苗已经在国内易感人群中接种,但防控专家表示,流感疫苗无法取代抗流感药物对治疗方面的重要作用。
专家分析,由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仍在人际传播,目前尚无法预测此病毒的变化,也无法预测变异后的病毒与目前病毒的相似程度。一旦病毒出现重大变异目前开发的疫苗可能会失效。而在缺乏有效疫苗的情况下,抗病毒药物可发挥重要作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抗病毒药物是降低大流行期间患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干预措施。国家财政部在近期专门拨付专项资金10.85亿元,用于疫苗、抗病毒药品以及临床治疗器械储备,确保预防和救治需要。
2009年8月21日世卫组织公布了治疗感染了大流行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人的抗病毒药物使用指南。该指南代表着国际专家组就抗病毒药扎那米韦和奥司他韦的使用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目前甲型H1N1大流行性流感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病毒药扎那米韦和奥司他韦都具有敏感性;抗病毒药可以预防重症疾病和死亡,降低住院的必要性并缩短住院时间。
在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临床专家组牵头下,并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相关专家,结合我国甲型H1N1流感实际诊疗经验,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地区甲型H1N1流感相关资料,研究制定了《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其中明确指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扎那米韦和奥司他韦都具有敏感性。
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7月8日表示,丹麦、日本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卫生部门已经向该组织确认,发现对目前用于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抗病毒药物达菲具有耐药性的病毒,不过只有零星病例出现这种情况。
世卫组织表示,已经报告的3例对达菲产生耐药性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在改用另一种抗病毒药物依乐韦后,均能够对药物产生反应,没有再出现耐药性。
据介绍,依乐韦是抗流感病毒药物中,截至目前唯一未发现来自临床分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耐药株的药物,在季节性流感的监测中也未发现耐药株。世卫组织建议各国政府重新审议对依乐韦等抗病毒药物的需求,在甲型H1N1流感可能的疫情大暴发前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以降低总发病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