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2009-7-8 17:48 【

  机体的抗细菌性免疫是指机体抵御细菌感染的能力。病原菌侵入人体后,首先遇到的是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抵抗。一般经7~10天后,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然后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杀灭病菌。

  (一)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是机体在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经遗传而获得。其作用并非针对某一种病原体,故称非特异性免疫。特点:①经遗传获得,生来就有;②正常人均有;③无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机制是由屏障结构、吞噬细胞、正常体液和组织的免疫成分等组成。

  (1)屏障结构:

  皮肤与黏膜的屏障作用,其一健康完整的皮肤黏膜医学.教育网.整理有阻挡和排除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其二皮肤和黏膜可分泌多种杀菌物质可杀伤病原体;其三寄居在皮肤黏膜的正常菌群有拮抗作用,构成微生物屏障。

  血-脑脊液屏障:是由软脑膜、脉络膜、脑毛细血管和星状胶质细胞等组成。主要通过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的紧密连接和吞饮作用阻挡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从血流进入脑组织和脑脊液,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胎盘屏障:是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绒毛膜共同组成,此屏障可防止母体内的病原微生物进入胎儿体内,保护胎儿免受感染。

  (2)吞噬作用:病原体突破屏障结构进入体内后,首先遇到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吞噬细胞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吞噬细胞,主要是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另一类是大吞噬细胞即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器官中的巨噬细胞。吞噬细胞的作用是非特异性的吞噬、杀伤和消化侵入的病原体。

  (3)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作用(NK):自然杀伤细胞(NK)是抗感染免疫中较早出现的一种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可以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和肿瘤细胞,在早期抗感染免疫和免疫监视中起重要医学.教育网.整理作用。

  (4)体液因素:机体正常组织和体液中存在多种抗菌物质,与其他杀菌因素发挥作用。主要包括补体、溶菌酶和防御素。补体是存在于正常机体中的一组球蛋白,被激活后发挥趋化、调理、溶菌及溶细胞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天然免疫机制;溶菌酶为一种碱性蛋白,使菌体裂解;防御素为一类精氨酸的小分子多肽,主要作用于胞外菌,其杀伤机制主要破坏细菌的细胞膜,使细菌溶解死亡。

  (二)抗细菌免疫

  对不同类型的细菌感染,特异性免疫作用也有其侧重。

  1.对外毒素致病菌感染的免疫:对外毒素致病菌主要依靠特异性抗毒素(IgG类)对毒素的中和作用。见于白喉、破伤风、气性坏疽等以外毒素致病的病原菌感染。

  2.对细胞外菌感染的免疫:其免疫机制以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和抗体医学.教育网.整理、补体的调理及溶菌作用为主。

  3.对细胞内寄生菌感染的免疫:机体对其防御功能主要靠细胞免疫。见于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布鲁菌、沙门菌等细菌感染。

  (三)抗病毒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巨噬细胞可吞饮病毒,在抗病毒血症中有显著的保护作用。NK细胞能杀伤许多病毒感染靶细胞。由病毒感染细胞合成或其他非病毒因子诱生的干扰素能诱生抗病毒蛋白,限制病毒的扩散。

  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方面。病毒为严格细胞内寄生微生物,以细胞免疫为主,主要起清除病毒感染,促使疾病痊愈的重要作用。体液免疫作用于体液中存在的病毒,IgG和lgM能在血流中直接中和病毒,形成的复合物易被巨噬细胞吞噬、降解,使病毒丧失感染力,在抗病毒免疫中也占重要作用。

上一篇:细菌毒素

下一篇:微生物变异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