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中级主管药师辅导:发热

2008-9-24 17:29 【

  一、概述

  1.病理性体温升高

  (1)发热:病理性体温升高包括发热(调节性体温升高)和过热(非调节性体温升高)。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时,就称之为发热。发热时体温调节功能仍正常,但由于调定点上移。体温调节在高水平上进行。

  (2)过热:过热又称非调节性体温升高,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如体温调节中枢损伤),或散热障碍(皮肤鱼鳞病和环境高温所致的中暑等)及产热器官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体温调节机构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上,此时,调定点未发生改变,是被动性体温升高,把这类体温升高称为过热。

  2.生理性体温升高在某些生理情况下也能出现体温升高,如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心理性应激等,由于它们属于生理性反应,称为生理性体温升高。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发热是由外源性或内源性的物质刺激机体产生致热性细胞因子,后者间接或直接作用于体温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从而将体温上调;致热性细胞因子同时还作用于其他靶细胞,产生一系列内分泌、免疫和生理功能的改变以及头昏、乏力、厌食、恶心等症状。

  病因:

  1.外致热原来自体外的致热物质称为外致热原。包括:

  (1)细菌:

  1)革兰阳性菌:常见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致热物质是全菌体及其代谢产物。

  2)革兰阴性菌:典型菌群有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志贺氏菌等,主要致热物质是内毒素,还有全菌体和肽聚糖,内毒素(ET)是最常见的外致热原。

  3)分枝杆菌:典型菌群为结核杆菌。其全菌体及细胞壁中所含的肽聚糖、多糖和蛋白质都具有致热作用。

  (2)病毒:常见的有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主要致热物质是全病毒体和其所含的血细胞凝集素致热。

  (3)真菌:见于白色念珠菌感染、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新型隐球菌感染等,致热物质是全菌体及菌体内所含的荚膜多糖和蛋白质。

  (4)螺旋体:常见的有钩端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钩体的溶血素和细胞毒因子、回归热螺旋体代谢裂解产物、梅毒螺旋体的外毒素等均有致热作用。

  (5)疟原虫:大量裂殖子和代谢产物(疟色素等)由破裂的红细胞释放入血可引起发热。

  2.体内产物

  (1)抗原抗体复合物:可激活产内致热原细胞引起发热。

  (2)类固醇:体内某些类固醇产物有致热作用,睾酮的中间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可引起某些周期性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