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生人手少,健康档案建得缓慢;部分市民不知健康档案有何用,不愿配合;上门建档经常遭遇空门……针对本市全民建立健康档案过程中出现的部分问题,北京市卫生局负责人近期表示,将和有关部门积极协调配合,调整和完善工作方法,确保年内实现全民建档的目标。
“在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实现全民建立健康档案,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这在全国尚属首次。”北京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社区医生人手少,市卫生局将动员社区对口的大医院的专科医生或医科大学的高年级学生支援,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参与。
“一些居民不愿开门,是不认识社区医生,医生需要跟居委会配合,可由居委会的人带着上门。”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有社区医生反映经常遭遇空门,那就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考虑到全部面对面建档有困难,可以从计生系统、学校等建有健康档案的地方采集部分市民的信息。
“我从不在社区看病,建档案有什么用?”卫生部门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市民不配合建档是因为不知道健康档案有什么用处。
目前,北京的社区卫生运行机制已经改革,今后社区医生将承担起管理慢性病人、保证社区居民少得病等职责,提供上门巡诊等服务,而一切服务的基础就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有了这个档案,社区医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管着多少居民,生活方式需要怎样调整,哪几户需要定期量血压……
今后随着网络逐步健全,这个档案将变成电子版,与大医院实现联网,去大医院看病,只要提供一个编号,你的家庭成员情况、病史、社区诊断情况、在其他医院接受过什么治疗就一目了然。
“我把自己的健康状况告诉你了,不会第二天就有很多卖药的给我打电话吧?”健康隐私被泄漏,也是很多市民在填写健康档案时的担忧。
卫生部门表示,目前正在与档案部门沟通,要制定和下发《健康档案管理办法》。对于什么人有权查看健康档案、档案的涉密情况、有关人员泄密的处罚办法等都要做出规定。此办法将最大程度保障居民的健康隐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