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1月1日开始,要参加临床实践,必须先亮明身份?”12月22日,接到通知的实习医生刘谦(化名),心里感觉“凉飕飕”的。原来,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自明年1月1日起,医院在安排实习医生参与临床实践之前,必须告知相关患者并得到同意。记者调查获悉,医院中的患者普遍对实习医生持“排斥”态度,而新规带来的“实践门槛”更是让实习医生心里打憷。对此,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实习是医学院校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对于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关键是医患之间能够互相沟通和理解。
>>>患者不想当“医学小白鼠”
“我们到医院就是为了能找个专家给好好看病,当然不希望让实习医生给诊断了。”对于实习医生的话题,记者12月22日在医院进行调查时,很多患者都这样回答。正在市立医院排队看病的一位患者表示,如果是普通的小病,实习医生给看病也可以,但是如果是大病他坚决不同意让实习医生给看。
“现在大医院里面,实习医生很多。”到青医附院复诊的宋先生告诉记者,他前段时间因为外伤做了一个手术,住院一周的时间里 ,他几乎每天都能见到实习医生。通常情况下,都是一名主任级别的专家,带着三四名实习医生查房,一边给患者检查伤口和询问病情,一边指点给学生看。还好伤在腿上,宋先生也不是很介意,但是好几双眼睛盯来盯去,也让他不免觉得别扭。宋先生明确表示,他的底线是不能让实习医生给他诊断。“我家在平度,之所以大老远跑到市区来,就是冲着专家来的,毕竟他们诊断过那么多的疑难杂症。可实习医生临床经验太少,我可不想当他们实习的‘小白鼠’。”
关于“实习医生”的话题,本报也曾经接到过不少市民的反映,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认为实习医生的“观摩”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尤其是妇科等科室的患者;还有一类对实习医生的诊断感到“不满意”。
>>>实习医生担心“更找不到患者”
面对患者的拒绝,绝大多数的实习医生表示,他们可以理解患者的心情,但即将实行的新规,也让实习医生心里直打憷,担心“更找不到患者”了。
已经在医学院学习了4年理论的刘谦,现在在岛城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普外科进行1年的临床实践。刘谦告诉记者,尽管他们现在佩戴着跟医生不一样的胸牌,但患者很少注意到,因此自己也能有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一些诊治。但新规一旦实施,他必须先告知患者“我是实习医生”,那多数情况下会遭到患者的拒绝,参加实践的机会恐怕会越来越少了。
“其实很多情况下,我们都潜意识地掩饰自己的实习身份。”记者在采访中,不少实习医生都大倒苦水。“我们在学校里已经积累了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实践经验,进行一般的诊治,尤其是有专家在旁边指导,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在市中心医院实习的小陈告诉记者,现在“实习生”的身份确实成了一种阻碍,可是如果一个医学生不进行实践,那么毕业以后怎么去独立面对患者呢?
>>>各大医院每年有近两千实习医生
记者从岛城各大医院采访获悉 ,目前医院承担着实习医生实践的任务,随着医学院学生的增多,压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青医附院、市立医院、市中心医院等岛城几家大型的综合性医院。“尤其是从去年开始,医院每年接纳的实习医生猛增,今年一年达到了近700人。”市立医院教育科李主任告诉记者。据了解,目前本市各大医院每年接纳的实习医生近2000人。
“其实患者对实习医生的恐惧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每个参加实习的医生都已在大专院校接受了系统的医学理论学习,并接受了医院的系列培训。”李主任说,尤其是在正规的大医院,对于实习医生都有严格的要求,比如实习医生必须在老师的带领下才能参加对患者的诊断。“当然,患者排斥实习医生的心情我们也能理解。”李主任说,正是基于尊重患者的角度,医院还设立了技能培训室,投巨资购进最先进的“模拟病人”,让实习医生“对症下药”,然后由电脑作出精确的分析,但这种效果毕竟不如给真正的患者看病更能积累临床经验。
“现在的实习医生,很可能就是以后医院的主力军。”对此,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实习作为医学院校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最关键的是,医患之间能够互相沟通和理解。明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规定,对实习活动进行了规范,实习医生只要能够和患者多沟通,征求同意,问题是能解决的。
■它山之石
建立“标准化病人”应对实习医生困境
针对实习医生面临的困境,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建立了“ 标准化病人”(standardpatient,简称SP)多站式考试中心。所谓SP,又称“专业化模拟病人”,通俗地说,他们就是病人模特。其本人是健康者,经过特殊的学习和训练后,能惟妙惟肖地“扮演”多种疾病的“病人”,他们配合医学生采集病史,让医学生在自己身体上做必要的规范检查,并作出疾病诊断。最后,标准化病人以老师的身份对医学生作出评价,并按规定给出考试分数。该校所有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的大四学生必须要通过这场考试,才能分派到全省40多家医院进行实习。
这个SP考试中心共分10站(10个小房间),包括内科、外科门诊处理、心肺复苏、穿刺技术、导尿术等12项临床必备技能考试项目。SP考试更注重的是过程,而非结果,除了对临床实践逼真的模拟,还将对病人的态度、是否做到人文关怀等纳入了考试范围。“这种考试更接近实际,可以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浙中医大第二临床医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杨午鸣认为,应用“标准化病人”,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采集病史和与患者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基本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