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新医改方案:公众话语权不能仅靠“征求意见”

2008-11-18 9:31 【

  近日,《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

  短短一个月就征集到3.5万条意见,足见公众对于医改方案的关注程度。

  作为社会保障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医疗体制,与所有人的利益,尤其是低收入阶层的利益休戚相关。越是低收入阶层,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越能影响他们的基本生活质量。发改委的统计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发表意见的群众以中低收入的工薪阶层为主,年收入在五万元以下的占总人数的95%左右。不是说高收入人群不关心医改方案,而是因为,他们除了收入水平相对来说能够更好地保障自己外,还拥有更多行使话语表达权的机会和场合。

  话语本身就是一种权力,而权力可以影响权利的享有。有充分话语权的群体,自然不需要通过公开征求意见这种被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意愿甚至利益诉求,比如说医药企业可以通过行业协会上书国务院,从而达到影响公共政策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再比如在医疗体制改革上存有分歧的卫生部和人劳部可以通过政协座谈会对“部门利益”进行公开博弈。惟独既无权无势、又没有自己的“行业协会”为自己代言的普通人,没有充分行使话语权的方式和途径。

  沉默的大多数是利益最容易受到忽视的群体,尤其在这个利益多元化和利益博弈的时代,谁没有话语权,谁的利益就可能被漠视,所以说,我们所能看到情形是,但凡公共政策公开征求意见,反应最强烈、表达最充分的从来都是作为弱势群体的普通人,对于他们来说,必须抓住为数不多的表达机会,来为自己的利益代言。

  但是,就现状而言,公开征求意见就像公开听证那样,也面临着“听而不证”、“征而不取”的尴尬,很多时候,征求意见不过是一个形式或者过场,尤其征求意见要靠政策的制定部门而非中立的第三者收集、消化和公布,医改征求意见也存在这样的危险。根据普通人的经验,征求意见的过程中,踊跃发表意见以“挑刺”居多,毕竟,征求意见不是投票表决,赞扬并不是一种需要踊跃表达的意见。

  然而,据称,超过90%的群众对此次征求意见稿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建议,这意味着赞扬声成为了征求意见的主流,而所谓的意见,隐藏在“加强”、“深入”、“加大”这样的锦上添花式句式表达中。

  从这个意义上讲,普通人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话语权的缺失。对于这一问题,除了修正制定者“自己收集、自己消化、自己公布”的程序不正义,引入第三方意见征集和发布机制外,更重要的是拓宽普通人的话语表达途径,以最大程度地保障他们的话语权,当然,这也是保证公共政策理性的必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