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面对猝死,最初的短短几分钟抢救时间非常宝贵。那么,究竟该如何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吴海东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抢救时所采取的有关措施。
他表示,引起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冠心病。此外,还有高血压、心肌炎、心肌病、大动脉炎、主动脉夹层、先天性心脏病等。
原因:猝死多发源于不健康生活方式
根据美国的统计材料显示,每年大概有30至60万病人出现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里由于冠心病发生的占了80%.根据我们国家1998年以后的统计材料来看,中国发生心源性死亡的患者每天有7000人,占了所有死亡人数的50%.
吴海东表示,心源性猝死指平素看来健康或病情已基本恢复的稳定者,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非人为死亡,大多数发生在急性发病后至1小时内,最长不超过6小时,主要由于原发性心室颤动,心室停搏导致心脏突然停止有效收缩功能。而冠心病发生猝死最常见的还是严重的心律失常,比如室颤。
发生猝死的诱因现在总的来说不是很明确,根据一些流行病学的调查来看,最常见的原因是暴饮暴食或者情绪剧烈波动,比如说突然的精神打击、意外情况的发生或者是长期处在比较强的压力下工作或者生活。
吴海东表示,很多公务员、白领、演员等,日常工作节奏快,压力大,生活方式不是很健康,而暴饮暴食,情绪波动大等不健康生活都会增加猝死的可能。现在,临床发现猝死已经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了,年轻人现在发病率也很高,不少中青年都出现了意外猝死,像高秀敏等。
预防:普及心肺复苏知识
吴海东指出,平常加强对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心肌病、大动脉炎、主动脉夹层、先天性心脏病等患者的监护非常重要,其家属和周围人群要特别留心,稍觉异样马上送医院。
另外,普及心肺复苏的知识也非常有必要。猝死病人发病急,医护人员未必能马上就赶到现场,如果周围人群能在发病第一时间为其提供及时的心肺复苏治疗,挽救生命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三种常见猝死情况:
1.原来就有如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患者,由于病情的变化,导致心脏功能出现异常猝死,这类人群随时都有发病的可能。
2.平时如正常人一般,身体无异样,心脏功能也正常,但由于过度的疲劳或者过量的运动,导致心脏突然停止跳动猝死,多见于运动员。
3.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因机型冠脉综合征,引起急性心肌梗死,从而导致猝死,之前几个演员都因此死亡。这种病多在夜间,特别是深夜时候发生。
抢救:争分夺秒当场施救
吴海东表示,对于猝死的抢救“一刻值千金”,一旦患者出现昏厥等症状,当场应立即施救。
一、心肺复苏
(一)叩击心前区:在心前区用拳叩击三下,对刚发生心脏停搏的病人,部分可复跳;如不复跳,可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二)胸外心脏按压: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术者以左后掌根部置于病人胸骨的下半段的2/3处,将右手掌放在左手背上,双手有节奏地按压,借助身体下压的力量,有节奏地每分钟按压60至70次,避免用力过大引起肋骨骨折。
(三)口对口人工呼吸:施救者一手托起病人的颈部,使头部尽量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另一手捏住病人的鼻孔,深呼吸后对准病人的口用力吹出,每分钟12次(每按压心脏4至5次,做口对口人工呼吸一次)。
二、心肺复苏后的处理
(一)心律、血压、心功的恢复:
1.心律失常的处理:严重窦性心动过缓伴发心搏骤停可用阿托品或异丙基肾上腺素,药物治疗无效时,可用人工心脏起搏。
2.低血压的处理:对低血压本身可静脉滴注间羟胺或多巴胺或并用氢化可的松。
3.心力衰竭的处理:可根据病情及有无服用洋地黄制剂情况,给予西地兰或地高辛。
(二)肺部感染的防治: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预防肺部感染。
(三)脑缺氧的防治:为减轻心脏停搏对脑组织的损害,应尽早防治脑水肿。具体方法:应争取尽早(在5分钟内)用冰帽保护大脑,作选择性的头部降温。
(四)肾功能不全的防治:尽快纠正休克或低血压,纠正酸中毒,早期应用利尿脱水剂,如甘露醇、速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