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正在挠痒的人们终于盼到了这一天。研究人员日前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鉴别出了第一种让人发痒的基因。尽管之前已经知道了一些“痒基因”,但这是首次发现直接与大脑产生联系的基因,该成果将为研制治疗严重瘙痒症的新药铺平道路。
由这种基因形成的起刺激作用的“肇事者”是一种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科学家曾经研究过这种基因在痛觉中扮演的角色,但它在瘙痒中所起的作用却一直无人问津。由于对痛觉基因感兴趣,由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遗传学家Zhou-FengChen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始对GRPR进行研究。科学家之前只在一些脊髓神经细胞——它们负责向大脑传送痛和痒的信号——中发现过GRPR.研究小组于是很快发现,这种受体对于感知痛觉而言并非必不可少——那些被删除了GRPR基因的实验室小鼠,同样能够对从灼热、炎症到物理压力的各类疼痛作出正常反应。
研究人员随后的试验旨在搞清GRPR是否感觉瘙痒所必需的。他们向这些被敲掉了GRPR基因的小鼠注射了几种能够导致瘙痒的化合物,其中包括组胺——一种与过敏症发痒有关的物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的普通小鼠对注射物产生的响应不同,转基因小鼠并没有任何挠痒的举动。此外,当研究人员向普通小鼠体内注射进模拟胃泌素释放肽的物质后,它们挠得更欢了。研究人员在7月25日的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
研究人员相信,这一信号通路为治疗慢性瘙痒提供了一个很有潜力的靶点。这些通常难以治疗的症状源于宿主从皮肤病到肿瘤的一系列疾病。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神经科学家EarlCarstens认为:“这是一项完美的研究,它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分子靶点……对它的使用将有助于缓解瘙痒。”
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McGill大学主持一个痛觉遗传学实验室的JeffreyMogil也支持这一结论,他将GRPR称为“一个不同寻常的成药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