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之后,焦先生74岁的老伴一直卧病在床,唯一一次出门竟是突发心脏病,被送到北京医院抢救。6月13日,她坐在轮椅上,被老伴和两个儿子抬下四层楼。经历这次抢救遇到的困难,老两口对实施医保实名制后,老伴必须亲自去医院拿药的艰难程度更加担忧。
而对于“无法亲自拿药可在社区就医”的提法,焦老说:“那不可能,社区医院没有我们需要的药!”就在昨天,还有不少和焦老一样遇到同样难题的读者也向本报打来倾诉电话。
三级心衰、冠心病、心律不齐、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老伴的一身病变成了几大本厚厚的病历,焦先生年近八旬,还是尽量一个人担负老伴的衣食起居,几年来,每月至少一次坐41路在同仁医院门口下车,再穿胡同到北京医院。其实社区医院离他家不到一站地,他却非常无奈地告诉记者:“我不是不想在社区拿药,非常方便,可是我都问过了,她需要的药社区没有,只能从三甲医院开。”他拿出几小盒药片:“治疗心衰的达利全、降压的依姆多、抗凝的波力维,都是最管用的药,社区医院都没有。”
“我已经快80岁了,轻易不动感情,这次是因为这个政策太……”老人说起老伴看病拿药情绪有些激动,他把7月1日以来报纸上对医保实名制的报道挨篇反复地看,用红笔一行一行地画了出来,“这样的政策让我们怎么办?”
老伴每天在家基本上就在床上或者沙发上躺着,氧气管随时准备在床边,因为现在从卧室走到厕所体力也很难支持,他干脆把一把椅子改造成便盆,给老伴减少负担。他说,老伴的病情根本不允许她每个月往医院跑一次,也许去一趟医院跟大夫只能说上三分钟的话,拿药就得办一两个小时,加上来回路程,上下楼的时间,再加上来回折腾对老伴身体的伤害,老两口不知道该如何逐渐适应这个禁止代开药的新规定。
“我们希望有个出路。”老人最后举起一盒7粒装、价值50多元的治疗心脏病的西药说:“如果没办法,我们只能用一个月2000块钱的工资,能负担多少就负担多少。”当记者问他有没有把现在的难题跟儿女说,老人摇摇头:“他们知道也没有任何帮助,而且都忙着自己的一摊事,我们跟他们说,是跟他们要钱还是跟他们要时间?”
社区医院
限级药按照规定不能提供
昨天记者向几家社区医院询问后了解到,按照规定,一些限级药品只能到相应级别的医院才能拿到,社区医院在心脑血管和糖尿病等方面的部分药物品种不能提供。
甜水园东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范医生说,新规定出台后来社区就诊拿药的人没有明显地增多,治疗糖尿病的大部分药品社区医院还是有的。丰台区宛平城地区社区服务站的李医生说,由于一些抗凝药只限制在三级以上医院使用,有些治疗糖尿病的药只能到二级以上的医院使用,所有患者应该了解清自己所用药是否属于限级药,然后到相应级别的医院开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