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上海将颁布心理咨询业国内第一个“行约”

2007-11-29 9:2 【

  日前,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向社会公布了《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行约(试行)》及其配套文本《心理咨询确认书(范本)》和《聘用心理咨询师合同(范本)》,并就这些行业自律性文本征求民众意见和建议。据悉,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是国内该行业首家协会,此次出台的也是国内首个行约。

  为何要有“行约”

  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有心理问题的人数总和高达两三亿,约有3000万青少年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其中,中小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的比例为21.6%至32%;大学生中的比例为16%至25.4%。本市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分中心2005年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上海至少有160万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在18岁以上成年人中,平均每5人就有1人出现心理问题。

  迫切而广泛的心理健康需求,引来心理咨询行业火爆。沪上某咨询机构透露,10年前每月只有十来名来访者,而今年每月超过100人。迄今,本市有9000多个持证的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其中约有1000人活跃在本市62家社会心理咨询机构或医疗、教育、司法等机构所属的心理咨询组织中。

  心理咨询行业决不能做“滥”。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王裕如教授表示,包括本市在内,我国心理咨询行业还处于初创阶段。面对日益增多的来访者,为使心理咨询行业得到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出台行约已是当务之急。

  保护哪些“奶酪”

  《行约(试行)》对心理咨询机构及其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界定、服务行为、专业能力、职业道德、收费、心理咨询消费争议解决等方面作出了相关规定,“亮点”不少。

  今后市民寻求心理咨询,首先要与咨询机构签订合同,订立心理咨询确认书。合同中,双方明确咨询费用。以前,咨询师随意开口,既无依据,又无收据发票。专家称,在发达国家,该行业价格每小时为100—200美元。本市行业协会根据调查和来访者的承受度,公布了一个“指导价”:“每小时200元—500元最合适”,而且要求明示收费。

  行约明确规定,要求在合同中载明为咨询者保密。即对来访者的一切档案采取保密措施,在进行案例讨论、案例教学和著书等工作时,应当隐去可辨认来访者身份的相关信息,录音、录像资料必须经来访者书面同意,方可合理使用。

  以前,谁考出了心理咨询资质证书,马上会有咨询机构伸来“橄榄枝”。现在行约规定,聘用从事收费的心理咨询活动的人员上岗,要求该咨询师每年的咨询实践活动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分别不少于20小时。

  谁是受益者

  业内人士分析,多年来许多心理疾病患者一直徘徊在咨询机构门外,担心泄密、担心被“宰”是主要原因。上海林紫教育咨询公司负责人林紫认为,“有了‘游戏规则’,市场才能得到真正发展”。而有着国外留学经历的石玉华,回国后常常将国内心理咨询市场与发达国家作比较,发现国内最缺的是自律。她说,行约的出台,将提升咨询行业整体水平,并给予消费者更多保护。

  消费者最不愿看到行业“失范”。某白领小姐曾鼓足勇气去接受心理咨询,可咨询师播放的PPT案例让她吓了一大跳,原来该案例的主人公就是她的同学,最后害怕得逃了出来。她说,行约作出要为消费者保密的规定,有望最大限度避免类似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