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良医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2007-1-21 9:45 【

  要认识一个人,大概有四个角度,待人待己,明里暗里。

  上海瑞金医院的张圣道教授,入世做事,出世为人,其名绝不负“圣道”二字。我对张老的认识就是先闻其名的。在病人口中,他是妙手回春的神仙;在同仁的心中,他是技艺精湛的专家,勇攀高峰的学者;在学生眼中,他又是能深入浅出的医学大家;让记者说来,他则是一位以良心和尊严播洒爱心的使者。是的,数十年的行医生涯中,张圣道教授拯救生命,解除病痛,用自己的行动无声地铸造了一面镜子。而他自己更喜欢告诉别人,他只是一个纯粹的医生。

  见过张老的人,都会为他的气度所折服,那是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感觉,让人第一眼看到他,就会不由自主地心生佩服,愿意把自己的性命托付给他。因为谁都知道,张老就是那种在冬天捂热听诊器再给病人使用的医生;他是那种即使在小医院都能成为大医生的人。

  医生的天职是治病,可病偏偏不按教科书的规范模式长,难病怪病难治也得治,只能靠不断发现新方法去治。然而,为医之职,当有两个层面:医术和医道。医术是较低的层面,是医者的生计,是物质的层面;而医道则是追求的境界,是精神的归宿。

  路漫漫兮,其修远矣。就修成医道层面而言,这里强调了时间的重要。医之集大成者,如张老,初叩医门之时,无不自稻粮谋始。本为衣食而来,却自觉地走上修道之路。因为,贫病能唤醒良知,创痛能激起爱心和同情。

  张老年轻时,曾为一位黄疸病人开刀,因为是胆囊炎,剖腹探查后,张老就切除了其胆囊。可谁曾想,胆总管找不到了。张老急忙去搬救兵,老师傅医生提议他做胆囊引流,但之前,张老已切除了病人的胆囊。于是,傅医生就批评张老说,他是个不成熟的医生。从此,张老明晰了医学的另一个境界,好的外科医生,必须具备成熟的外科思维。后来,张老也一直对自己的学生说,急诊只做胆囊造瘘,从不做切除胆囊的医生,不是好的外科医生;只做胆囊切除,从不做胆囊造瘘的医生,不是一个成熟的外科医生。

  是的,初入医道时,许多医生都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然而,随着所掌握的技术和经验的日臻成熟,有些人成了花重金才肯出诊的专家。手艺到了,他的心到了吗?若是不到,那么他永远只是个高级医匠。真正的良医大师,就得像张老那样手到心到,除了拥有精湛的专业水平,还拥有一颗对患者宽厚仁爱的心。

  正像凡高的画一样,他的艺术成就并不在于他的画技有多高,造型有多好,而是画家饱蘸生命之色,尽情迸发着性情的火花,讴歌灵魂深处的声音。

  “一句良言暖三冬”,医生几句关切的话,也许病人受益终身。因为,医学本该是温暖的,是充满着人性关怀的,这就是“医本仁术”、“大医精诚”、“医者父母心”。医学不是纯粹的技术活,不是修理机器,而是面对着活生生的人,因此,医学是一门人学。人字的结构是这样的,一撇是技术的医学,一捺是人文的医学。选择了医学,就等于是选择了责任、义务和奉献,选择了自己的人格取向。

  一台成功的手术,一次及时的抢救,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甚至为病人掖一掖被角,张老就是这么细致入微地怀爱心,做小事,站在你身边,握紧你的手,帮你渡过难关,最终成为一代良医。

  小医治病,中医治人,大医治国。我们常人或许无从决定人生的长度,但是,张老的人生却可以用为患者赢得的生命来丈量的。

  若是你要问究竟如何能像张老一样成为良医大师?我来告诉你,有位诺贝尔奖得主早就讲过其中的奥秘,那就是:让你扫地你就扫地,让你擦窗你就擦窗,你就能成为大师。

  ■相关链接

  张圣道,男,1926年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圣道教授先后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科主任和外科教研组主任,现任消化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组长。张圣道教授从事普外科临床50年,在胆道外科及胰腺外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带动了我国重症急性胰腺炎外科治疗和胆石成因研究的发展。张教授多次被评为全国卫生和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先进教师和优秀科技工作者,先后获得国家级、部级、教委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