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带药品注射缘何处处碰壁
在大医院看病,到药店买药,去社区医院注射,这是不少市民的愿望,但现实中许多市民发现,这种既省钱又方便的就医模式却常常行不通——
近日,一位读者致电本报称,为了省钱,他在医院看病、开了处方,然后到药店购买了药品(注射剂),最后却发现没地方打针了,感到很郁闷。
就此,记者走访各卫生部门、医院、社区卫生站及药店,调查发现,医院和社区卫生站都不接受外来药品,这几乎成了“潜规则”。卫生部门认为患者自购药品“弊大于利”,不宜提倡。
读者张小姐告诉记者,她患泌尿感染,到武昌某医院看病后,医生要求她每天注射4克头孢哌酮舒巴坦,每日的费用是78元。张小姐一次无意中在武昌某药房发现,此注射剂一天的量只需48元。于是她买了3天的剂量,可是拿回医院要求注射时,被拒绝,她又拿到自己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打,也遭到拒绝。无奈,张小姐只好到私人诊所交了5元钱注射费打针。昨日,记者走访了武汉市一些私人诊所,发现遇到这种难题的患者还真不少。
对此,记者调查发现,患者、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对这种现象各有各的看法。
患者:存在矛盾 企盼解决办法
昨日,在一些私人诊所,记者看到,在药店买药前来打针的患者不在少数。大多数患者都认为,药店与医院的药价差别太大,这是促使他们自己买药的最大原因。
一位49岁的李女士说,自己是下岗工人,实在承受不了在医院开药打针。到大药房买知名企业生产的同剂量、同品种的药,按照医嘱打针,还比较放心。
60岁的廖女士说,自己的女儿是护士,因此,每次买药后都是女儿帮忙打。
可还是有没有“熟人”的患者,他们称,只有到私人诊所打针,虽然有风险,但是也没有办法。
54岁的王先生说,要是在药店买了药,旁边就有个“让人放心”的输液室打针,就很方便了,既有安全保障也省钱。
医疗机构:用患者自备药品风险大
记者昨日走访多家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现,这些医疗机构都不接受患者外带药品注射。在江汉区北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注射室,记者看到,“外带药品须知”就贴在墙上,第二条,明确写到“在外药店、市场自行购买的药品,禁止在本院注射”,据该院医生介绍,他们只接受该院药房的药,还有在医院开的药,并且外带药品还需要登记,病人同意注射要签字,外来的青霉素、头孢类一律不注射。
武昌某医院有关负责人称,医院只接受转诊、转科病人带过来的药,并且还要签同意书,医院还要打电话确认药品的批号,是为了保证病人的安全。因为以前出过太多因为打外来药品致死致残的事故,医院现在非常“谨慎”,这几乎成了行业“潜规则”。
卫生部门:没有明文规定 不提倡自行购药
昨日,湖北省卫生厅医政处岳姓负责人说,卫生部门并没有明文规定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准打外来的药,但是考虑到这种做法“弊大于利”,因此,医院这样规定并没有错。她说,医院的医护人员并不是执法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办法用肉眼看出药品的好坏。不能排除有些患者到街头回收药的小贩或者不合格的药店买药的情况。另外,除了医院,一些医疗机构不具备抢救设施,万一出了什么事情,患者的生命风险太大。
武汉市卫生局党办主任孙昌林说,最主要的问题是法律问题。特别是青霉素等抗生素类药品很容易发生过敏现象。另外,如果发生事故,由被告方举证自己没有过失,往往医疗机构陷于被动,纠纷太多。
探索
充分发挥社区优势 药房和医疗机构联姻
对于很多经济上有负担的患者来说,买药的渠道还是很成问题。
面对记者提出的这一问题,武汉市卫生局党办主任孙昌林介绍,目前,国家大力推广社区医疗服务,也考虑到这个问题。目前,社区服务中心不收挂号费、诊疗费和注射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品大多数是平价药,可以缓解经济困难的患者的负担,只是不少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偏见。
那么可否在医院看病,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药打针呢?记者走访了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另外,一些大型药房也在筹备申请医疗许可证,期望在药房旁边建立合法诊所,聘请专业的医生坐诊,专业的医护人员注射。老百姓大药房企划部部长李泽军说,以前该药房尝试和医院合作,但是由于药价太低,一直没能达成共识。一些患者也提出在药房买药就近打针的想法,但是由于申报合法医疗机构对于硬件要求很高,对于人员要求严格,该药房还在积极筹备探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