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宋建平:他对妻子由爱到恨?
没有人会怀疑宋建平对待歇斯底里的林小枫无法保持最初情感的合理性。由爱生怨、由怨生恨、由恨生仇,已经保持了多年平衡状态的婚姻自然走向失衡。但是这只是一种漂浮于人类心理之上的“现象界”,作为“缘起”性的心动轨迹却被这种现象界的烦琐细碎的事件“遮蔽”了。换一种角度,从阿尼玛这一心理原型的立场看宋建平的心理变化似乎并不是我们一相情愿的生活经验。
所谓的阿尼玛其实是一种原型,它意味着在时间上反复性地再现,在空间上普遍性地存在,而且具有古老社会的基因。在荣格看来,每一个男人的心理都具有女性的一面,即阿尼玛。同样,每一个女性心理也有男性的原型,就是所谓的阿尼姆斯。作为一种“先入之见”,阿尼玛喜欢女人身上“一切虚荣自矜、孤独无靠、缺乏自信和没有目的东西”。它通常都是在女人身上得到外象化的,表现出所谓的“女人性格”。但是,另一方面,它同样顽固地生存在男性心理底层,并常常瞬间再现于男性身上,使男性表现出本不应该有的“女人气”,同时,在心理最深层上成为男性心中选择完美女性的形象的范本。
放在荣格精神分析的语境下看宋建平,心理中的阿尼玛是什么样的呢?贤惠端庄、睿智聪颖……这些都是让他能够接受并且甚感欣慰的理性妻子。长期依照这样的范本去审视自己的妻子林小枫,导致的结局往往是所谓的“审美疲劳”而喜新厌旧、见异思迁。但剧中的本旨并没有出现观众期待视野中的“第三者”,而是归咎于中年婚姻男女特殊的心理变化。
但是这个特殊时期的男女双方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心理?剧本并没有给出明确可信的答案。事实上,也无法给出具体的答案。根本原因在于此时具体的男女双方的心理活动已经深入到了所谓的无意识的层面。
具体地说,就是在丈夫宋建平选择妻子之时,心中的阿尼玛形象已经支配着意中人的具体形象,如果被选择的人与心中的阿尼玛形象是一致的,就会产生所谓的“一见钟情”;如果有巨大的偏差,就会制造出“格格不入”;如果基本吻合,就是“凑合着过”。林小枫为什么最初能让宋建平深深爱着,而后来却惟恐避之而不及,从表面上看是林小枫的性格发生巨大的变化,让宋建平难以容忍,但从深层来看,应该是在宋建平心理存在的阿尼玛原型无法变更的一元性的结果。
宋建平当初选择妻子的标准是终极性的,是不可能有所更改的,与其说林小枫人变了,不如说是宋建平心中女人的标准始终不变,否则,只要丈夫真心爱着妻子,完全可以随着妻子的变化而也随之换一种口味或坚强地忍耐,但是宋建平没有这样做,并不是他不爱后来的林小枫,而是他只爱着与心理阿尼玛形象一致或吻合的林小枫。
所谓的破镜重圆就是人格分裂后的形象再一次回归到最初的形象中去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已经感情破裂的夫妻重新和好并不是双方按照对方的要求已经改变,而是重新回归到最初选择配偶的阶段上,即所谓的“重拾旧情”、“重圆旧梦”。“旧”的残留在心理中的深刻性影响远远超过“新”的进入。
可见,男主人公对妻子的情感并没有变化,恰恰是因为从始至终地忠实于爱人而和后来已经面目全非的所谓的妻子产生了距离,宋建平怎么会爱一个陌生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