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部和广州医学界权威昨天都不约而同地在不同场合、不同角度谈到同一个问题:中国医科学生就业不均。而国民看病难,根源之一就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农村缺医生。
问题来了:大量医科学生根本连城市大医院的门都摸不到;大量镇级医院却连一个本科毕业的医生都招不来。
国内心血管学科知名专家丁会文认为,目前中国正进入建国以来的第三次“看病难”,其根源是医疗资源分布的极度不均衡。医生人才的分布不均,导致病源极大地向大城市大医院倾斜,这又进一步令本来就强大的大医院扩张……恶性循环之下,国民就更加觉得看病难,看病贵,而医生们也觉得社会压力大,令行业不堪重负。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上至国家领导,下至星斗小民关心的热点话题。
大医院不招本科生
来自卫生部门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千人医师数为1.67,而在英国这一数字只有1.37,日本也不过1.96,这说明中国的医生不是不够,而是“分布不均”。
小陈即将从协和医科大学本科毕业。最近,小陈正忙着找工作,他在广州各大医院转了一圈后,发现像他这样的医学本科生连进大医院面试的资格都没有,有那么两家区医院愿意签他,都是让他进麻醉科。
而他又不想去麻醉科。理由是个人职业发展前景不看好。就这样,小陈近日准备打道回府。
三甲医院不招本科生
实际上,从近年就业情况看,像小陈那样的个案不在少数。据统计,像北京、武汉、广州这些医学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医学生的就业率一直低于70%,有的地区甚至居于当地各类专业学生就业率的末几位。
在去年广东一些医学类学生的就业招聘会上,记者注意到,硕士、博士比较受欢迎,本科生则备受冷落。中山大学医学部在读博士生柯尊富告诉记者,大医院只要硕士、博士的现象目前已是全国皆然。只有像麻醉、影像、检验等专业的本科生有部分医院接收。而这些专业,要不对医生身体健康有影响,要不就是医院的边缘科室,很难招人。
连“海归”也难找饭碗
据了解,目前广州的三甲医院基本上呈“饱和”状态。中山二院心血管科的聂如琼博士告诉记者,中山二院每年大约引进130~140个研究生,应聘的却多达2000多人。“医院对医科生的需求本来就很固定,学校一扩招,毕业生找工作难就很正常。”聂如琼博士说。
另外,现在各大医生都实行住院医生培训制度,为此,刚进医院的毕业生,一开始都只是培训医生,没有正式编制,没有奖金,每月收入大多在2000元以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考察后(博士一年,本科生、硕士三年),只有约60%的人才能留下来。
本科生宁考研也不入乡镇小医院
记者注意到,在毕业生为进大医院而“挤破头”的同时,二线城市医院用人需求较旺,然而,绝大多数医学本科生不愿委身“下嫁”。理由除了“待遇问题”外,不少医学生的考虑也值得注意。
担心下乡就失去发展机会
“医生是个对技术、经验要求都很高的行业。毕业生担心,到农村医疗机构工作后,既没病患上门,也没手术可做,更缺乏各种交流机会,他们的医术水平难以提高。”中山二院心血管科的聂如琼博士这样解释。不久前,五华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告诉他,他们医院已经连续10年没招进一个本科毕业生了,现有医生不是大专生,就是卫校毕业的中专生。
“医科学生找工作难,本质上是医疗资源不均衡,是需求倒挂。”
聂博士解释说。
逃避就业难全班去考研
据业内人士介绍,随着民营医院的兴起,医科学生就业有了新去处,但民营医院大多采取人才租赁形式,为办出特色,尽快显出效益,民营医院愿意聘用大批离退休专家或向大医院租借,对培养大学生不感兴趣。
与大医院不同的是,医药企业为医学类毕业生敞开了大门。除考研外,相当多的毕业生选择去药厂当医药代表,做药品营销工作。他们认为既能锻炼能力,收入也不菲。事实上,一些能力较强的医学毕业生,懂药品的医学原理,很受药厂欢迎。医药企业近年发展迅速,在职业需求排行榜上,医药行业一直位于国内主要城市热门职业的前8名;销售类排名中,医药销售人才已跻身到第十位。据了解,在广州一些医科学校中,有近30%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做医药代表。
另外,中山大学医学部在读博士生柯尊富介绍,医学本科生考研的比例也一直在各专业毕业生中高居前列。考研的目的,除了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外,避开就业的尴尬也是原因之一,“临近毕业,有些班级甚至是全班考研!”
大医院忙扩张 小医院忙挣扎
卫生部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酝酿了“医院分级管理”,即国家希望能形成大小医院有不同的分工,即大医院主要负责疑难病症,小医院则以普通门诊为主,实现“双向转诊”。但这一体系最终被医院的市场化进程所打破。由于财政补贴不足,医院要自己挣钱了,彼此之间竞争激烈,谁有本事集资买设备、贷款盖病房,谁的病源就越多,才能发展下去。在城市大医院无形的挤兑下,乡镇卫生院几乎无“还手之力”。
乡镇卫生院一张处方平均13元
派潭,增城北部最大的山区镇,派潭医院院长卞伟湘告诉记者:“招不来人,留不住人,也不能怪人家,这里的月薪只有1000多元。”
卞伟湘告诉记者,去年医院平均每张处方的费用是13元。很多时候一张处方总共5~7元的,因为农民们的收入本来就低,也没什么钱来看病。
他认为,要改变乡镇医院情况除了医院本身的人才和设备问题外,最重要的是要让农民看得起病。
佛冈妇幼保健医院院长雷至松告诉记者:“我们医院贷款3000万元来盖一栋新楼。”虽然贷款的压力很大,但雷至松认为医院硬件的落后是病人流失的重要原因。他说,尽管他们医院收费比广州的医院少一大截,但因为当地人对地区医院的信任度低,宁肯多花钱也到广州大医院去看病。
大城市一线医院不断扩张
日前,广东省最大康复基地在南海平洲挂牌,这个由省人民医院出资建设的康复基地的立项初衷就是省人民医院那2000多张病床不够用。
除了一线大医院外,不少区一级医院都不约而同地争相贷款扩建。目前广州大医院的日均门诊已超过5000人次,大医院一个医生的日门诊人数超过50人,而来自卫生部的数字显示,我国医生人均每天接诊仅为。。5人次。
大医院边为竞争而大手笔投入,边为还贷压力而拼命抢病源,甚至把经营指标下达到每张病床。到底谁能终结这场循环呢?
要让医护人员在城乡之间流动
也许,很多人还没有把医院的经营状态和医科学生的就业问题联系在一起来看。但实际上,医院的扩张和生存状态,就决定了对医科学生的需求与其生存状态。医院富则能招人留住人;反之,医院医生都只能坐困愁城。
人事改革以解决城乡医院差距
王红漫,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从事卫生学与社会学跨学科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王红漫带领她的课题组进行了长达4年的农村调查。
累计行程2.5万公里,走访了近20个省区的100多家乡镇卫生院,深入1000多户农家。
她认为,要解决城乡医院之间的不均衡状况,关键是人事制度,其基本思路是把现有的三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纳入到一个完整的人员循环系统之中,打破各自为政的格局。让系统内优秀的医护人员在固定的时间段内,于各级医疗机构轮流工作,把最好的医生送到农民的家门口,为农民提供无差异的卫生服务。她设想,这样一来,广大农民再也不用为看病而东奔西走,扔进仓库里的X光机将会派上用场,把结膜炎当成沙眼治之类的低级误诊就将得到极大遏制。王红漫指出,这是一个需要国家人事部门、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相互配合、协调共进的系统性工程。尽管头绪繁多,情况复杂,但是它的建立,将从根本上改善十亿农民医疗卫生的现状。
看病贵根源就在医疗保障不足
广州某三甲医院外科主任医生说,患者之所以选择高收费的大医院,很大程度是看中那里“有好医生”。
他认为,医疗体制改革的滞后导致医疗价格高于公众的心理预期和心理承受能力。但其根本在于医疗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患者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服务和低价格的收费,但医疗行业的特性决定了所谓竞争能降低价格之说纯属无稽之谈。
病人总希望医生不计成本地救死扶伤,因此他们屡屡认为享受优质服务的代价是巨额的账单是不合理的。但实际上,“我到美国的内科医生那里看慢性病,不到10分钟的时间收费达85美元。但美国的医疗保险公司付90%的费用,自己仅掏10%的费用。另外,在美国急诊室抢救一个心肌梗塞的病人一般要25万~50万美元的。这说明,美国的医疗机构也不是不要钱的,只是他们的保障机制好,一般人感受不到看病贵的压力。
声音
钟南山院士昨天建议
农村新赤脚医生:医学院培养新方向
钟南山院士昨天在广州举行的春季大型义诊活动上表示,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必须提高基层医疗水平。他建议各医学院校为农村定向培养新型“赤脚医生”,同时要改善农村医疗机构的设备和医生待遇。
政府应为乡镇医院添设备
“政府应该为农村医疗机构提供必要的医疗设备。大部分农村医疗机构现有的医疗设备很旧、很差,检查结果出来了,病人看了都不信,只能到上一级医院去看病。”钟南山直言不讳地指出,这是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必须面对的一个大问题。
目前,基层医生有60%是中专学历,医疗水平有限。他建议,为了提高农村地区医疗水平,医学院应从本科开始设置相应专业,定向为农村培养医生,类似于几十年前盛行于农村的“赤脚医生”。“基层医疗重在预防。‘赤脚医生’虽有局限,但确实解决了农村的部分看病问题。”
医科学生应转入农村、社区
他指出,新型“赤脚医生”的专业方向应设置为全科医学,学生毕业之后应先在大医院工作1~2年,有一定临床经验后再转入农村和社区。钟南山表示,除了改善待遇,在培养时就要明确专业方向和去向。
卫生部政策法规司负责人
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应实行“政府主导”
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高卫中18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6预备会上说,采取“政府主导”的方针,有利于纠正医疗服务当中市场为零的问题,有利于满足13亿人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医疗保障需求。
高卫中介绍,政府应主要在以下三方面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在行政手段上,应加强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在法制手段上,应完善卫生法律体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实行准入;在经济手段上,应加强公共筹资,增加投入。
应积极吸引社会资源
高卫中还强调,现在卫生服务体系的格局很不理想,公共类资源约占97%,非公共类资源大概只占3%,这种格局不利于医疗服务卫生体系的健康发展,所以应该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办卫生事业。
“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应坚持惠民原则,确保政府投入的每一分钱,都体现在群众身上,特别是困难群体的身上。”高卫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