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以下简称支扩)咯血临床并不少见,传统治疗有药物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疗效明显,但仍有为数不少的患者药物治疗疗效欠佳。肺部慢性疾病造成肺纤维支扩,肺功能欠佳,双侧支扩无法手术。近年来,介入微创栓塞治疗[1]逐步取代了急诊支扩咯血手术治疗,我院1997~2005年行急诊介入栓塞治疗支扩大咯血35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介入科自1997年6月~2005年6月共收治支扩大咯血患者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45~78岁,平均44岁。发病时24h咯血量> 300ml或1次咯血量>100ml。经过内科综合治疗(止血药物静滴、休息、镇静等各种止血措施)无效,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
1.2 方法 右侧股动脉搏动处局部利多卡因浸润麻醉,Selding术穿刺股动脉置入导管在胸主动脉寻找支气管动脉,造影证实出血动脉后注入‘0’号0.3cm真丝线段及0.1cm×0.1cm×0.5cm明胶海绵作栓塞剂,栓塞出血动脉(必要时弹簧钢栓)[2]。
2 结果
本组35例支扩支气管栓塞止血患者,止血疗效明显,栓塞后即刻咯血量减少,一般12h内尚有少量暗红色血块咯出,12h后变清,患者血压稳定后,7天复查胸片及CT,肺纹理明显减少。患者出院后随访,35例中30例患者不再咯血,最长随访3年。
3 护理要点
3.1 术前准备
3.1.1 物品准备 (1)常规用品包括穿刺针、导丝、导管、鞘。(2)栓塞材料,包括0号真丝线、明胶海绵、弹簧钢栓。(3)氧气准备,吸引器准备。
3.1.2 药品准备 包括非离子型造影剂、地塞米松、利多卡因、0.9%NaCl注射液及消毒敷料。
3.1.3 患者准备 向患者说明栓塞治疗的方法和目的,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其尽量平静呼吸,咯血时尽量头部侧向一边,不要憋气,吐出口腔中的血液,穿刺部位备皮。
3.2 术中护理 给患者吸氧,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神志,用吸引器吸出口腔中血液,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3.3 术后护理
3.3.1 一般护理 向患者祝贺手术成功安返病房,宣教有关疾病自我保护知识,告知可能出现的不适,将呼叫铃置于患者伸手可及之处,如有不适及时呼叫医护人员。安慰鼓励患者,耐心倾听患者不适倾诉,了解其心理动态,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保持情绪状态稳定,保持病室内整洁、舒适、安静,避免不良刺激。
3.3.2 穿刺部位护理 股动脉穿刺部位压迫止血,加压包扎,置1kg沙袋压迫包扎部位6h,嘱患者穿刺侧肢体伸直并平卧24h.术后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血或皮下血肿形成及下肢皮肤、温度、足背动脉搏动,观察肢端血运,监测T、P、R、BP qh,共4次,嘱患者咳嗽时压迫穿刺部位。
3.3.3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支气管动脉栓塞最大的风险在于脊髓前动脉开口在支气管动脉[3],而支气管动脉栓塞千万不能累及脊髓前动脉,否则可造成截瘫,在栓塞过程中,嘱患者双下肢、足运动,了解脊髓动脉有否栓塞,一旦误栓前脊髓动脉,即可用扩血管药物及抗凝药物。
由于患者使用止血药物以及大咯血时激活凝血系统,血液处高凝状态,股动脉压迫可能压迫股静脉,此时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4],手术后密切观察穿刺侧肢体皮肤颜色、温度及浅静脉。
「参考文献」
1 李麟荪。临床介入放射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9-20。
2 乔德林,郭大炜,傅忠华,等。肺癌支气管动脉栓塞方法疗效分析。第四届全国介入放射学年会论文汇编,1998,144。
3 罗海龙,杨德平,何家湖,等。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3例。介入放射学,1998,7(1):62-63。
4 乔德林,郭大炜,龚德根,等。真丝微粒在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介入放射学,2000,9(6):363-364。
作者单位: 200135 上海,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综合内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