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学习笔记:对乙酰氨基酚能否诱发G6PD缺乏溶血
结论:对乙酰氨基酚能否引起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发生急性溶血可能存在争议。
在此问题上,最新版教材和一些专著(如默克诊疗手册)都没有明确的指出对乙酰氨基酚有这种诱发溶血的作用。而是提到“母亲应用治疗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酚对婴儿是安全的”。另一些文献中也是用“可能”描述。
而在有的文献中则写道“在多种退热药中,仅有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的各种制剂(如泰诺林、百服宁、必理通、儿童退热片-延安万象、斯耐普-退热止痛颗粒、天瑞特等)对G6PD缺乏医学 教育网原创者是安全的,因此当G6PD缺乏者发热时,应选仅含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制剂,有些复合成分的退热药,如同时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和非那西丁,则不能应用了。”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目前已发现有140余种基因变异型)的发病机制中涉及到一个重要的还原性物质NADPH。G6PD缺乏者因不能产生足够的NADPH,故服用氧化性药物或蚕豆之后,产生过多的过氧化氢不能及时被还原,造成红细胞破坏而致急性溶血,典型的是伯氨喹啉,多数解热镇痛消炎药也有氧化性。这种诱发作用和药物的药理学无关,而与遗传学有关。
在02年的一篇文献中有以下内容。
世界卫生组织(WHO)鉴定确认会引起G-6PD缺乏者溶血的药物或化学制剂:
抗疟药:伯氨喹啉、扑疟喹啉、氯喹。
磺胺药:磺胺、乙酰磺胺、磺胺吡啶、复方新诺明。
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非那西丁。
砜类药:氨苯砜、普洛明。
抗菌药:硝基呋喃类、氯霉素、对氨水杨酸。
驱虫药:β萘酚、锑波芬、硝基哒唑。
其他:丙磺舒,维生素K,二巯丙醇,中药:川连、腊梅花,以及蚕豆、臭丸等。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