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妊娠期牙龈炎

2005-9-29 0:0 【

  牙龈炎是指牙龈出现发炎,通常口腔前方的牙齿比较严重,病情程度可由无症状到疼痛、出血不等。牙龈炎主要表现为牙龈发红、肿胀、易出血,有时还会出现疼痛。因为这种牙龈炎一般在怀孕三个月左右时发生,分娩以后症状就可逐渐消退,所以称其为妊娠期牙龈炎。大约30~75﹪的孕妇会受到牙龈炎的影响。

  患有牙龈炎的孕妇,除了会影响自身的牙齿健康以外,还会出现流产、早产低体重儿等问题,所以一定要加以重视。

  病因

  1、 细菌影响 引起牙龈炎的直接原因是细菌堆积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块。如果这些细菌斑块不能及时清除就会出现龋齿、结石等牙病。可能由于孕妇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出现改变,使得口腔环境特别适合某些细菌如厌氧菌繁殖、齿龈浮肿,当食物残渣存在时,细菌就会大量繁殖,引起牙龈发炎。所以怀孕前已经存在口腔疾病的女性怀孕后更易出现牙龈疾病。

  2、 内分泌改变 虽然牙齿上都有轻微的细菌斑块,但是怀孕期的女性更容易出现牙龈炎,这可能是由于怀孕后女性的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发生改变的原故。尤其是怀孕期间雌激素和孕激素增加,而孕激素可减少胶原质的产生,使得牙龈的基质变弱;雌激素会刺激牙龈造成肿胀。

  临床症状

  妊娠期牙龈炎可以表现为一般的牙龈炎和妊娠瘤两种形式,妊娠瘤其实是牙龈炎的严重情况。疾病在妊娠第2—3个月及分娩前最为严重。

  1、牙龈炎出现牙龈炎时,表现为牙龈发红、肿大、松软、发亮、容易出血,尤其是刷牙、吃东西等刺激后出血更明显,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牙龈疼痛。这些症状并非每个孕妇都会发生,只有部分女性出现明显的症状。症状一般会在怀孕第二个月时开始出现,到了第八个月时随激素分泌浓度增高变得较为严重。

  2、妊娠瘤个别孕妇会出现更为严重的牙龈损害——妊娠瘤,它是怀孕期间牙龈组织出现的良性增生,一般多在怀孕后二、三个月时出现,但也可以更晚一些才出现。

  妊娠瘤表现

  为前排两个相邻牙齿间的牙龈尖端,出现紫红色或暗紫色的肿块,肿块呈蒂状或结节状,表面平滑柔软,肿块比较大时可挡住部分牙齿。肿块生长快速,大小不一,多在2~3公分以内,偶尔也有大至4公分以上的。有时肿块还会出现表面溃烂、纤维化。

  妊娠瘤除了外观特点以外,还会出现感觉不舒服、影响说话、吃饭、经常出血,有时还会出现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