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18日到8月18日一个月内,北京市海淀区要将卫生局下属22家医疗机构的人、财、物,划归新成立的海淀区公共服务委员会管理。
与22家医院同时划转的还有区属文化单位。这是海淀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一项重要内容。
卫生局和公共委各管啥
7月19日下午,也就是海淀区公共服务委员会宣布成立后的第一天,记者在海淀区卫生局了解到,该局的12个科室要减至6个,一部分科室要并到公共委。
据介绍,新成立的公共委是区政府的特设机构,与其他政府职能部门是平行关系,但没有公共行政权力。公共委主要承担5个方面的职责:组织协调所属事业单位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规划标准以及行业体制改革措施,参与有关行业规划和标准的研究拟定;负责所属事业单位财务和审计管理;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量资产整合,以及系统内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负责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和人事管理;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党群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安全稳定工作。
据了解,海淀区此项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心,以“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为突破口,将辖区内承担公共服务职责的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统一纳入其麾下进行管理。通过整合行政资源,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质量,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管理、执法、监督三者相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
据介绍,22家医院划转后,卫生局今后将管宏观规划、定政策、抓行业准入、监管等。区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等仍归区卫生局管理。
拆除公共服务准入壁垒
据海淀区公共委常务副主任于小千介绍,此次试点确定,公共委将采取合同外包、招投标、民办公助等形式,与医院等事业单位建立“契约式”管理模式,逐步实现多元社会主体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加强对公共事业资源的整合,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由部门内配置向全社会配置转变。
“如果我们规划建某个社区卫生中心,就可能向各类医疗机构招标,大医院也能参与。以前这一领域主要由一、二级医院承担,大医院很难插足,今后这一壁垒则要被打破,让市民在社区也能享受到大医院的服务,促进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使老百姓小病在社区就能解决。”于小千说。
据了解,该区选择这种管理方式,在于探索如何合理利用事业费用,将办事业的钱真正造福百姓。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海淀区属全民事业单位财政共支出25亿元,其中18亿元用于支付人员开支和办公经费,用于公共服务的业务经费仅占1/4强。一些事业单位业务不饱满,又不允许社会参与。事业单位沉积大量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整合利用不够,没有产生应有的效益,改革势在必行。未来将怎样发挥这些事业单位的效能,公共委还将进行新的探索。
怎么管好医院还需探讨研究
据介绍,确定卫生作突破口时,该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有过顾虑。2003年SARS之后,政府开始重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海淀区公卫体系的雏形已形成,但是还比较脆弱,经不起冲击。大家担心,如果医院划出去,是否会出现管理“真空”,或者使医院又多了一个“婆婆”,会导致管理不顺?后经与市、区、中央编制办等方面的广泛接触,卫生行政部门明确了试点的意义在于建立一个服务型的“大政府”。同时也进一步看到,现有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难题可能会得以解决。
一位官员说,就拿政府加大对卫生的投入来说,到底应该增加多少很难说清。今后政府通过契约形式,给市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买单。这样做也是在整合行政资源,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质量,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
于小千说:“这项改革刚启动,只是明晰了思路。自从公布成立公共委的消息后,大家把眼光都盯在这一新机构上。目前只是解决了事业单位谁来管的问题。公共委怎么管好医院还需探索和研究。”于小千说,公共委成立后,将改革医院等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扩大其用人自主权。公共委只管医院等所属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考核任免,其他人员由事业单位自主逐级聘任。同时将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事业单位依法独立运作,创建事业单位自我管理的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