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预计在医疗领域进行大规模收购

2005-5-31 0:0 【

  过去几年中,飞利浦(Philips)一直试图脱离侧重消费性电子产品的传统业务,转而加强其在卫生保健行业的实力,原因是消费电子行业竞争残酷。

  目前,这家荷兰公司正将其新的卫生保健业务战略引入中国。

  中国的低成本制造商被认为是导致飞利浦在消费性电子行业销售惨淡的根源。飞利浦正试图摆脱这种局面。

  飞利浦首席执行官柯慈雷(Gerard Kleisterlee)称:“这将是我们在全球的主要侧重点之一,这里无疑包括中国。”

  虽然飞利浦以照明和电器产品而享誉全球,但该公司长期以来一直拥有相当大的医疗技术业务部门,该部门生产核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波扫描器材等诊断器械以及病人监护设备。事实上,飞利浦集团在美国市场的收入约有一半来自其医疗业务,该业务现已成为飞利浦第二大业务部门。

  飞利浦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开始开放时,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之一,目前在中国拥有35个不同的业务部门。目前,中国在该公司的营运中占据重要地位。2004年,飞利浦包括对华出口和中国国内市场销售在内的业务总收入达90亿欧元(114亿美元),使中国在收入方面,成为飞利浦全球最大的市场。

  去年,飞利浦与从沈阳的东北大学衍生出来的医疗技术公司东软集团(Neusoft)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从而进入了在华推广卫生保健业务的第一阶段。在获得了东软集团研究人员(其联合研究中心拥有500名工程师)技术使用权的同时,飞利浦还提高了在中国的生产能力。飞利浦电子中国集团总裁张?h (David Chang)说:“要加强公司在卫生保健业务领域的地位,在中国拥有研发和制造平台都是不可少的。”

  不过,柯慈雷的卫生保健战略较传统的医疗诊断业务要广泛得多。这家荷兰集团正在考虑开发将医疗保健与生活方式融为一体的新产品。这些新产品小到患者用于在家监测心脏的个人除纤颤器(personal defibrillator) ,大到按摩椅,一应俱全。此外,飞利浦还考虑在中国进行收购,以充实这部分卫生保健业务。飞利浦在医疗业务上的新重点,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发达国家卫生保健支出的快速增长。但亚洲人口统计(Asian Demographics)驻香港执行董事克林特#劳伦特(Clint Laurent)指出,飞利浦进军卫生保健业务领域反映出中国社会的一个强大趋势。

  计划生育政策和不断加强的都市化趋势大大降低了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中国经济增长20年来,从中获利的老一代消费者的数量正在迅速增加。“鞋子和麦当劳这类侧重年轻消费者的行业可能开始停止增长,” 劳伦特先生说,“而管理型保健和卫生保健市场很可能将呈现爆炸性增长。”

  据张先生称,企业要开发这块市场需要双管齐下。飞利浦的尖端医疗设备将面向新型私立医院,这些医院主要服务于日益扩大的城市精英群体。

  但是,他表示,与东软合资组建的企业将更侧重于不太富裕的客户群体。他说:“将整个社会看作一个市场非常危险,因为其中既包含高端市场,也有经济型市场。”跨国公司一直对将新技术引入中国头痛不已,特别是在卫生保健领域,因为许多创新性技术一旦进入中国,很快便被他人盗用。

  不过,曾负责管理飞利浦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业务的柯慈雷先生似乎对这种风险并不在意。他说:“公司知道在中国维护知识产权并非易事,因此公司可能不会把所有新技术都引入中国。”

  飞利浦初次进入日本和韩国市场时也曾遇到类似的挑战,当时这两个国家正处于相似的发展阶段。柯慈雷先生说:“与其它国家的经历相比,这的确没有太大不同。”

  柯慈雷先生的信心部分源自医疗诊断业务的性质。

  虽然药品在药剂师得知配方的情况下能够相对容易地进行仿制,但电脑断层扫描仪制造商需要具备多种专门技术,这就是该行业被少数企业所垄断的一个原因。

  “由于需要掌握许多昂贵的技术,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中国的竞争才会成为现实,”柯慈雷先生说。

  飞利浦预计将在医疗领域进行大规模收购。然而,柯慈雷先生指出,飞利浦不会采用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的方式。通用电气去年出资95亿美元收购英国Amersham公司,这是一家生产用于诊断器械人体特定部位显影制剂的公司。此交易令人们感到振奋:因为诊断设备企业将有可能利用来自生物技术研究的新灵感去直接观察细胞活动,而非关注整体器官。其结果可能会是确诊时间提前,以及对病人药效的监测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虽然柯慈雷先生表示对该科学领域的长期潜力感到乐观,但他说,最好的办法还是与生物技术企业建立一个广泛的联盟,以便确定未来10年的研究方向。他说:“一家公司很难拥有某一类诊断所需的所有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