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EB病毒反复感染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关

2005-4-11 0:0 【

  新研究结果表明,eb病毒(ebv)反复或再度感染可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形成中起了某种作用。但出于某些不明原因,此联系对非裔美国人更强于白人。

  发表于4月《关节炎和风湿病》杂志(arthritis rheum 2005;52:1148-1159)上的这些结论源于一项对230名新诊断的sle病人和276名对照者的比较。参试者检测了ebv抗体,并评估了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的多态性――此基因以前已证明影响了sle风险。

  ebv-iga(而非igm或igg)的血清阳性率与sle风险有关。对非裔美国人,存在此抗体增加了5.6倍的sle风险,而对白人只增加了1.6倍风险。对ebv有igg抗体的病人中,sle风险随滴度增加而增大,而且此联系对非裔美国人再次更大。ebv- iga和sle之间的联系受到ctla-4基因型的限制,特别是对含有-1661aa基因型的,此联系更强。

  “ebv-iga和 sle之间联系的种族差异非常有趣,尤其是非裔美国人的sle风险更大,更容易患此病,而且病程也更严重”,第一作者、cdc的帕克斯(christine g. parks)在一项声明中说,“一种解释可能是非裔美国人的再感染机会更多,因为该人群中此感染的流行度更高,遇到或感染新菌株的可能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