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11日,瑞士裕利集团下属子公司裕利医药控股有限公司携手中国新兴(集团)总公司合资成立了国内第一家有外资参股的医药商业公司-永裕新兴医药有限公司。相隔仅一年多,裕利集团旗下另一家子公司永裕(香港)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永裕)又于今年1月悄然牵手上海康健进出口有限公司,以120 0万元人民币的注册资本,组建了永裕(上海)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永裕),其中香港永裕占有80%的股份,从而使上海永裕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外资控股的医药公司。
瑞士裕利集团是一家横跨地产、金融、保险、医药分销等业务的产业集团,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医药分销公司。裕利集团早在1990年就开始了在中国内陆的布局,成立了外商独资企业永裕(上海)医药咨询有限公司,专门为跨国药企提供咨询服务,但当时不能从事药品经营。2003年,裕利集团又得到中国商务部特批,与中国新兴(集团)总公司合资成立了国内第一家有外资参股的医药商业公司??永裕新兴医药有限公司,裕利持股49%。前不久成立的上海永裕则由外资控股。
从2004年12月11日起,我国医药分销大门向外资敞开。此前商务部已经于2004年6月1日出台了《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对从事批发业务(包括零售企业兼营批发业务)的合资商业企业的出资比例不再强制规定。与此同时,根据CEPA(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有关条例规定,包括医药企业在内的特殊行业能够在内地建立独资公司。也就是说,实现上海永裕的外资控股在政策上已经没有障碍。而此前,裕利集团在中国内地的业务必须通过内地的代理公司进行。
裕利集团中国区负责人冯伟立曾公开表示,上海永裕未来与国内医药流通商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拥有40家跨国药企产品在亚太地区的独家代理权。也就是说,这些跨国公司将其部分药品可能只供给永裕,而不供给国内其他销售商,永裕有权对这些药品进行再调配。这种“独家代理商业销售模式”与一般的批发相比,利润上更有保证。此外,上海永裕的成立还将矛头直指终端销售,即力争直接向医院和零售药店供货。此前,作为外资背景的公司,永裕很难直接与医院、药店打交道,通常利用全国批发网络将药品卖给其他批发商。而随着上海永裕的组建,永裕将在北京、上海两地同时进行终端开发,其直接面向医院、零售药店的工作人员已在招募中。
据了解,永裕新兴运作一年来还没有在国内流通领域有所建树。业内认为,其原因是国内流通资源被相对垄断,短期内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还无法抗衡。冯伟立也曾坦言,“中国是个太大的市场,且非常分散。中国本土零售分销企业正处于大规模整顿阶段,许多外资企业对于中国市场还处于观望态度。”
尽管如此,瑞士裕利集团连续两年在中国流通领域的动作,还是在业内引发了无限的想象。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认为,外资企业虽然目前对国内流通领域格局影响不大,但是外资控股公司的出现,已经拉开了外资与国内企业同台竞争的序幕,外资企业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方法等必将给国内医药流通领域以深远的影响,如同当年的制药行业一样,未来的竞争将更加充分,符合市场的经济规律。北京丰科城副总经理牛正乾则认为,外资控股的上海永裕的出现,说明国内的政策更加开放,医药流通业已进入全面竞争的时代。
据悉,目前上海裕利已经在上海、北京建立了3家物流中心。上海裕利一位高管说,裕利集团在中国的业务将统一布局,北京和上海公司虽然表面来看业务相同又分属两个下属公司,但业务不会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