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科学家日前发明了使脂溶性药物溶于水的方法,有望使此类药物的安全性和应用性大大增强。
许多药物都是脂溶性物质,不能在水、血液或其他体液中溶解。在制作此类药物时,要将脂溶性物质溶于油中,再添加除油剂,以便油溶液进入人体后在水环境中溶解。不过,在该过程中使用的油和除油剂都可能引发副作用,并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科学家发明的这种新技术能够在不使用油和除油剂的情况下,使脂溶性药物溶解于水。他们在研究中对异丙酚和灰黄霉素这两种常见的脂溶性药物进行了试验,前者是临床上普遍使用的镇静剂,后者则是用来治疗皮癣及其他真菌感染的口服药。
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新技术不仅能够使这两种药溶于水,还能使大豆油和其他多种油溶于水,大豆油通常用来溶解脂溶性药物。这些种类的油能在水中形成直径为0.6微米的油滴,适用于药物的静脉注射。该研究结果将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胶体与界面科学杂志》上。
尽管该技术在用于实际医药生产之前还要经过很长时间试验,但专家们认为,它有望对脂溶性药物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新型复方药中有 40%是脂溶性的,在对这些药物进行临床试验时必须使其溶于水。另外,该技术对改善现有药物的安全性可能也会有帮助。例如,服用异丙酚的特护病人如果长期使用溶解在大豆油中的这类药物,血脂很容易升高,利用新技术可提高药物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