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治心血管病不再“内外有别”

2005-3-15 0:0 【

  一个冠状动脉狭窄的心脏患者就诊于医院的心内科,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如果心内科为了自己的利益将本该转往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留下来做介入治疗,这恐怕就大大出乎患者意料了。这就是目前多数医院在心内科、心外科之间存在的一种怪现象。但在日前成立的北京军区总医院心肺血管疾病中心,心内科与心外科却合在了一起,心血管病科不再“内外有别”。该中心及这一新的医疗模式,是在以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为首的专家组指导下创立的。

  随着导管、介入等先进技术的开展,如今出现了心内科与心外科挣抢病人的现象。有的心内科医生竟然在病人狭窄的冠状动脉内放置了七八个甚至十几个支架,治疗的效果却并不理想。介入治疗确实具有创伤小、病人痛苦小等优点,但对冠状动脉多处狭窄等的复杂病变、介入治疗远期效果不好的病人来说,在心外科接受搭桥手术才更适合。置入一个支架通常需要3万元左右,数个支架下来就是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元,而做搭桥手术也就是五六万元。作为病人,他花了大把的钱,病却没看好,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与此同时,也有心外科将本该在心内科做介入治疗的病人留下来做手术的情形。这就是目前在不少医院存在的心内科与心外科挣抢病人的现象,尤以心内科“截留”病人的现象为多见。胡大一教授称这一现象是心血管病科的“小儿麻痹症”。心内、心外本是心血管病科并行的、同等重要的两个科室,如同一个人身上的两条腿。现在却是心内科的“这条腿”长,心外科的“这条腿”短。他指出:“这既不利于保护病人利益,也不利于两个学科共同发展。”

  除了“小儿麻痹症”外,胡大一教授还认为,传统心内、心外的分科,也不利于从整体上管理病人。他说:“传统的治疗只管躯体,不管心理;只管手术,不管预防。做各种检查都查不出毛病的病人,直到他自杀了,才发现他患的是抑郁症。术后的病人也往往没人管。其实,病人术后的心理调节和二级预防以及康复如果跟不上,手术的效果往往大打折扣甚至被抵消,疗效也不可能维持长久。”

  刚刚成立的北京军区总医院心肺血管疾病中心,在组织构架上不再分心内科与心外科,心内与心外作为一个团队运转,设立统一的中心主任、副主任。在具体治疗时,也是心内科与心外科的医生联合查房、联合治疗。“这就使得治疗方案的制定是从病人的需求出发,而非从科室利益出发,从而保证了治疗方案更加优化、安全。”胡大一教授介绍,心内科与心外科合在一起,对病人的服务也是系统的,而非支离破碎的。他说:“医生在一起讨论病情,便于心内科与心外科医生相互间的取长补短,从而为病人制定个体化的、合理的治疗方案。而这样对培养和训练医生也有好处:心外科的医生懂了预防,心内科的医生懂了术前术后的问题,最终医生便懂得了如何从整体上关心病人。”胡大一教授称之为“双心查房”,指是就是心身结合的治疗和服务。

  该中心被冠以“‘大概念’心肺血管疾病中心”,不仅将心内科、心外科整合在一起,而且还涵盖了肺动脉高压、肺栓塞等肺血管病患者。因为肺栓塞与心梗一样,在抢救时对时间的要求都极为严格。中心将ICU(重症监护病房)与CCU(冠心病监护病房)病区整合为一体,包括导管室、无创检查室、超声心动室等6个检查室。科室的这种整合,使医生对病人的检查和治疗更为科学合理、洽如其分,减少了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这不仅有利于降低病人的就医费用,同时也保证了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治疗。据悉,胡大一教授将参与中心疑难重症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