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天价医疗费的报道后,我的反应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将信将疑”。直至昨天,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医院院长王洪斌还对此事件感到不太相信。
“从业内看,这事比较离奇,背后的真正原因不得而知。”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周生来与王洪斌看法也基本相同。周生来说,即使目前的新闻报道完全属实,没有其他的非正常情况,这件事在医疗行业也不具有普遍性。
质疑一:只是医德问题?
“从医这么多年,我从没听说过这么特殊的事。”王洪斌说。
一个人住院67天花费550万元,医院能在一天内为其输血94次,输盐水106瓶,王洪斌感到匪夷所思。他说,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如果这件事情没有特殊背景,又经过卫生部的调查属实,那相关责任人就是明目张胆地犯错,而不是“行风”、“医德”可以解释的,这是做人的问题。
质疑二:为何现在才质疑
对于此事现阶段是否彻底揭出了“真相”,王洪斌还有疑问,因为从医患两个方面来讲这件事都很特殊。“从医学的角度来讲,医生敢每天开口要患者家属交钱,这需要超乎寻常的胆量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从患者的角度讲,一般人很难拿出这么多钱,普通人花费2万-3万就会咨询钱花到哪里了,这位患者的家属按理说在花费几十万时就应该质疑了。”
王洪斌认为,这场不可思议的纠纷应该在患者活着时就出现。根据他的临床经验,越是高收入、高学历的人群,对医疗费用的支出情况越关注,这一是他们有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二是敢于产生和提出疑问;而来自农村的患者却因为信任大医院或无此意识,往往不会也不敢对费用质疑。
受访专家:医疗业正转向买方市场
据悉,在北京,一名享受医保的患者一次医疗费用一旦超过万元,医保部门就要查看该患者的全部病历;万元以下的,也要抽查其病历。
周生来认为,我国医疗行业形成的卖方市场现状是有的,但它的存在并非是对的。目前,业内和卫生行政部门都在努力把它转向买方市场,就是把医院从政府、学术和技术为导向,转为以民众、需求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