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部针对乙型肝炎的防治指南近日在京发布。《慢性乙肝防治指南》秉承循证医学的原则,只纳入被公认、已经得到严格临床验证的方案,明确了医务人员治疗乙肝应当遵循的标准。
这部指南是在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的领导下,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制订的。
目前,医务人员对慢性乙肝的诊疗水平还令人担忧,一项针对医务人员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医务人员当中,有45%的医务人员不知道诊治乙肝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标准。另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于2005年公布的《中国肝炎的流行现状及其相关问题分析报告》显示,仅有19%的人目前正在接受抗病毒这一正确的治疗方式。医务人员对规范化治疗意识的缺乏,会给临床治疗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记者获悉,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的80多个专家,在一年的时间内编订了《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以“抢”占时机,从而在医务人员中推进乙肝规范治疗的理念。《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只是帮助医生对乙肝诊疗和预防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肝诊治中的所有问题。由于慢性乙肝的研究进展迅速,指南将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征服乙肝并非不可能的目标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在10日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发布会上指出,乙肝疾病并不可怕,只要对乙肝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征服乙肝并非是不可能的目标。
庄辉说,患者本人是征服乙肝的最大障碍,由于一些应该治疗的患者未能接受正规治疗,不该治疗的却在接受治疗,而且是错误或无用的治疗。这些现象的直接后果是劳民伤财,患者本人丧失最佳治疗时机,有些情况甚至使病情恶化。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华山医院翁心华教授说,乙肝病毒“深藏不露”,大多情况下,病毒很难被彻底清除,但乙肝病毒不能清除并不等于不能控制乙肝病情。
指南引用的数据显示,超过40%的“小三阳”慢性乙肝患者在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停药一年后,仍可获得持续的病毒抑制和正常的肝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