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手术后常见如下并发症:
(1)皮下积液:多因皮瓣活动遗留空腔、皮下渗液引流不畅所致。可采用创面持续负压引流及皮瓣良好的固定来防止。
(2)皮瓣坏死:是最常见的一种术后并发症。轻者皮瓣边缘坏死,因范围有限,一般不影响创口愈合。坏死范围较大者,应及时将坏死部分剪除,清创换药,作好植皮前的创面准备,以便早期植皮。
(3)患侧上肢淋巴水肿:为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引起上肢肿胀的原因很多,如腋窝积液、头静脉结扎、切口延至上臂、腋下广泛转移、术后上臂活动迟延等。为防止上肢水肿,最好消除诱因。已出现水肿时,宜抬高患肢,使用弹力绷带包扎,避免过劳及预防感染等。
(4)术后感染:创口感染是引起上肢肿胀的重要原因,并可见皮瓣边缘坏死、感染;腋窝积液持续时间过长,或反复引流不畅,亦可发生感染。此时,局部应积极合理换药,清除不利于伤口愈合的因素,同时也应给予足量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预后预防
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固素很多,其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应当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估计病人的预后。
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困素;(2)年龄:一般认为年轻的病例肿瘤发展迅速,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差;(3)原发灶大小和局部浸润情况:在没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情况下,原发灶越大和局部浸润越严重,预后越差;(4)淋巴结转移;(5)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6)甾体激素受体;(7)细胞增生率及DNA含量;(8)癌基因。
乳腺癌的病因问题尚未解决,故真正可用于一级预防的手段极为有限,但谨慎地提出几种降低乳腺癌危险性的措施是有可能的,如青春期适当节制脂肪和动物蛋白质摄入,增加体育活动,鼓励母乳喂养婴儿,更年期妇女尽量避免使用雌激素,更年期后适当增加体育活动,控制总热量及脂肪摄入,避免不必要的放射线照射等。
应用手术治疗乳腺癌已有很长的历史,手术范围有各种变化。近年来,由于对乳腺癌的发展有了新的概念,有认为乳腺癌自发病起即是一全身性疾病,同时为了保存乳房的外形和上肢功能,开展了多种小于全乳切除的手术并综合应用放疗及化疗。在欧美等国,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的应用正不断减少,作局部切除手术及放射治疗的病例已达乳腺癌患者的20%~30%,并同时考虑作乳房重建术。当前在乳腺癌的诊治方面,已不仅仅是满足于是否为恶性肿瘤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而是要求为术后治疗及估计预后提供参考数据,如观察血管、淋巴管浸润,受体测定,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含量及细胞周期中各时相的分布,应用单克隆抗体进行诊断和治疗等。近年来随着癌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不少与乳腺癌的后有关的基因。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通过各项检测来判断病人的预后,进而对有高度复发危险的病例选择适当的辅助治疗,以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