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注重个人卫生是预防甲型流感第一防线

2009-9-11 14:33 【

  秋冬季节天气转冷,甲流有可能出现大流行。为此,卫生部日前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应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医疗救治准备工作的通知。“什么是甲流?假如发现身边有疑似病例或者自己有类似症状该怎么办?孩子开学了会不会更加‘不安全’?我们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防范?”面对可能出现的甲流疫情,不少市民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和担忧。记者昨日向有关部门了解情况,为市民如何做好甲流预防支招。

  甲流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据市疾控中心介绍,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具有人群普遍易感、传播速度快、多数病人可自愈的特点。病毒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的飞沫、直接和间接接触等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无症状的携带病毒的人也可传播此病。

  “甲型H1N1流感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市疾控中心相关科室负责人说,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发展,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即可诊断为疑似病例:

  一、发病前7天内与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或确认病例有密切接触(在无有效防护的条件下照顾患者,与患者共同居住、暴露于同一环境,或直接接触患者的气道分泌物或体液),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

  二、发病前7天内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流行(出现病毒的持续人间传播和基于社区水平的流行和暴发)的国家或地区,出现样流感临床表现。

  三、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但进一步检测排除既往已存在的亚型。

  梅州市做好甲流疫情应急工作

  据市卫生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各项防控工作正科学有序开展。成立了防控流感大流行工作领导小组,做好了流感大流行人员、物资的应急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应急储备机制,包括应急药械、诊断试剂、专业技术、防护装备和消杀药械等储备。此外,我市还组织各县(市)疾控部门工作人员参加甲型H1N1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控技术师资培训。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举行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处置模拟演练,考察和检验疾控工作人员应急响应、现场处置、协调处理等应急能力与规范程度,提高对甲型H1N1流感的应急反应能力。此外,我市也已经设置各县(市、区)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为甲流定点医院,设立相对独立的诊室和病房,一旦发现情况,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

  针对秋季中小学校开学,人员密集,更容易引起流行性感冒暴发的情况,记者昨日从市教育局相关科室了解到,目前教育部门为应对当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新形势已做好相关准备,并逐步开展各项工作。从9月4日开始,各学校及托幼机构要每天上报甲型H1N1流感疫情,及时掌握和处置可能出现的流感疫情。9月15日至18日市教育局与市卫生局将联合组织开展对各县(市、区)教育局、中小学校和市直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检查。

  预防甲流首先要注重个人卫生

  市疾控中心相关科室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我市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情况稳定,对于专家的预言没必要不安、恐慌,但是市民应提高防控甲流的意识,积极参与到甲流的防控中来。

  该负责人说,日前《甲型H1N1流感预防干预措施应用技术指南(试行)》已发布。“注重个人卫生,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第一防线。勤洗手,保持充足睡眠、合理营养、锻炼身体,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都比较重要。”

  出现流感症状后,应将自己的症状告诉家人和朋友,并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多喝水,居住空间保持空气流通。一旦怀疑自己患流感需要治疗时,去医疗机构之前,应该首先与医护人员进行联系,报告自己的症状,解释为何会认为自己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如果没法提前与医护人员联系,那么当抵达医院寻求诊断时,一定要尽快把怀疑自己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想法告知医生;去医院途中,用口罩或其他东西遮盖住嘴和鼻子。

梅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