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推进县乡医疗集团化实现资源共享
“拜师”制提升业务素质
2005年4月,青冈县发生这样一件事:一农妇喝农药到两个乡镇卫生院未得到治疗,最后死在转诊的路上。据了解,当时的两个卫生院确实没有抢救能力,但也反映出医疗机构间信息沟通方面的缺陷。
在望奎县、龙江县、肇东县等实行的紧密型集团化管理中,将乡镇卫生院整建制的划归相应的集团医院,实现人、财、物的共享,卫生资源在集团内任意调用,乡镇卫生院业务人员轮换到县级医疗机构学习、工作,县级医院人员轮换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各自明确功能定位,患者实行双向转诊,县级医院承担大病及疑难病的诊治,进入恢复期的患者再由县医院转诊到乡镇卫生院进行康复治疗,还建立了患者有序流动的绿色通道,实现了资源共用,利益分享。
在全省开展的“县乡医疗集团化”运作中,专门提出“拜师”制度,以此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在望奎县卫星镇医院,记者看到这里的牌匾写的是“望奎县中医院集团卫星分院”。张院长告诉记者,现在医院的9名医生每个人在县里都有“师傅”,遇到疑难病,打个电话,“师傅”就到。
目前,全省已有9124名乡村医生参加了“拜师”活动。去年我省已将“拜师”活动延伸到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促进了农村基层技术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
绥滨县忠仁镇永河村农民李庆患心梗找到村医吴涛,吴涛与宝泉岭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吴为民联系,吴为民又与哈医大四院副院长、心血管专家李学奇联系,使昏迷48小时的患者得救。三级医生都是逐级“拜师”建立的师徒关系。
农民也有了健康档案
在全省30多个县组建的医疗集团中,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全部拥有预防保健功能。这也让农民享受到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待遇。
在海林县成立的医疗集团,建立了以农民健康需求为导向,以农村社区为范围,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六位一体”综合性服务。这其中就有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实施了农民健康体检。集团组建至今,共建立档案7.15万份,建档率达82.7%,健康体检12万人次,筛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720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