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称人类演化造就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2009-3-22 9:16 【

比起在私密场合,父母更容易在大庭广众下屈服于哭闹的孩子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不但要“哭”,而且还要“会哭”。研究表明,母亲大多会对在公众场合发脾气大哭大闹的孩子屈服,这是为什么?近期的科学研究表明,这是演化规律的体现。

  每一个父母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在公众场合大哭大闹的孩子会让周围的人眉头紧皱,在这种情形下父母一般都会向子女投降。

  如今,在我们的灵长类“堂兄弟”身上也发现了类似行为。对野生恒河猴的研究表明,旁观者的暴力威胁往往会让猴妈妈给尖叫不止的小猴喂奶。

  英国汉普顿大学的演化人类学者辛普尔(Stuart Semple)和同事长期研究凯佑圣地亚哥岛(Cayo Santiago)上的恒河社会。凯佑圣地亚哥岛位于秘鲁海岸,被称为“猴岛”。通过对11号猴妈妈的观察,他们得出结论,当附近有富于攻击性的旁观者时,猴妈妈更倾向于给哭闹的小猴喂奶。他们的研究成果刊载在英国学术刊物《皇家学刊B号》(Royal Society B journal)上。

  根据统计结果,当周围2米内有富于攻击性的旁观者时,有88.8%的哭闹新生猴都会得到妈妈的奶,而如果没有这种旁观者,只有39.4%的哭闹新生猴能得到妈妈的奶。

  而如果有旁观者,而旁观者的攻击性比较弱时,会有53.5%的哭闹新生猴能得到奶吃。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如果周围有富于攻击性旁观者,那么它们可能会因为对哭闹小猴的厌恶而攻击其母亲,对这种情形的担心让母亲给孩子喂奶。这样,就使“会哭”的孩子更容易生存下去,从此使这种行为固定化。可见,“母爱”实在是一种有关演化的事物。

  辛普尔说:“人类的研究表明,比起在私密场合,父母更容易在大庭广众下屈服于哭闹的孩子。”人类的孩子喜欢哭闹,很可能来自灵长类祖先的遗传。

  辛普尔说:“孩子莫名其妙发脾气看起来和我们的祖先有着深刻的联系,从祖先生活的时代起,母亲和一直想要得更多的孩子的矛盾就没有停止过。”

  “母亲和婴儿之间的矛盾”听起来似乎让人感到别扭,但其实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情况。母亲作为个体,“希望”自己更多的基因传下去,而不“希望”为一个单一的子女付出太多。而子女希望能从母亲那里获得更多的资源。所以新生婴儿总是希望喝到更多的奶,而母亲希望只喂给它适量的奶。在动物界,多数子女都希望能赖在母亲身边,而母亲在它们成熟后会狠心地把它们赶走。其实这种矛盾在胎儿期就已经开始。未出生胎儿容易受到一些食物中毒素的影响,而这些毒素对母亲的影响不大。所以胎儿会分泌出一种物质,让母亲容易呕吐,这样自己就能避免受到伤害。

  因为这种矛盾,母亲和婴儿之间的交流也并非只是传递“爱”,也有竞争的成份。“会哭的孩子”的研究证明这种交流并非仅和二者有关,也和周围的同伴有关。辛普尔说:“我们研究的结果表明,婴儿和母亲的交流和旁观者的存在,以及旁观者的脾气有关,而这种关联可能是因为有些旁观者确实会攻击带孩子的同伴。”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