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重治病,轻防病”,是农村卫生保健服务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难题。如今,这个难题在南京江宁区得到化解:该区400多名乡村医生基础工资全部由区、镇两级财政“买单”,农村卫生服务模式由此发生根本改变,农民防病保健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江宁区初保办副主任王心亮6月4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江宁区现有180多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411名乡村医生,为全区50多万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以往,大部分乡村医生工资报酬的“小头”由村、镇解决,“大头”则从医疗业务收入中解决,部分乡村医生完全靠“自收自支”,地方财政不给任何补贴,导致乡村医生普遍把治病赚钱当成“硬任务”,而把没有多少报酬的防病等公共卫生服务当成“软任务”。为此,江宁区经过调研,决定从今年起由区、镇两级财政共同为乡村医生基础工资“买单”。具体做法为:将乡村医生工资分为基础和绩效工资两部分,其中基础工资标准为每人每月800元,由区、镇两级财政各承担50%,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区卫生局、区初保办制定了严格的基础工资考核发放办法,力促乡村医生改变“重医轻防”服务模式,把卫生防病列为“重头戏”,全面提高农村居民卫生保健水平。
在江宁区横溪镇西阳社区卫生服务站,54岁的村医王富胜感觉很爽地告诉记者,以往镇里每年只给解决3000元基本工资,其余靠“创收”提成。现在,区、镇两级财政每年给解决9600元基础工资,“挣钱”压力小多了,可以把更多心思用在农民防病保健上。“当然这个钱也不是好拿的,工作内容比以前多多了”。老王笑着话锋一转。以前,政府给的钱少,乡村医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看病赚钱上,现在不行了,除了看病,儿保、妇保、精神病防治、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给农村居民建健康档案等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一样不能少。公共卫生服务做不好,别说绩效工资,基础工资也拿不全。记者随手翻开一本慢性病人健康档案,村民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恶性肿瘤的情况记录得一清二楚。王富胜说,有了健康档案,可以为村民提供优质、连续、跟踪保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