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从幕后走到台前

2009-9-25 9:35 【 】【我要纠错

  很多人一直认为,医院里检验工作只负责检测,打出一份报告,是典型的幕后英雄。因此,新近出现的检验从“幕后”走到“台前”并呼唤临床走入检验的趋势是不少圈外人难以理解的。还是让我们听听为检验与临床联姻的丛玉隆教授的见解吧。

  丛教授是中华医学会检验学分会主任委员,在解放军总医院临检科从事了多年的检验工作。他提出,当今检验医学技术发展呈现出三大趋势:全实验室自动化对检验工作者的技术素质和学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实验技术向小型化、简单化、“床边”化发展,大大方便了病人和临床;分子诊断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开辟了崭新的领域,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一言以蔽之,21世纪的检验医学正向自动化、快速化、智能化、信息化、小型化与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检验也完成了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的转变,主要表现在其工作定位和观念发生了变化。医学的发展要求实验室人员不断地与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信息沟通,把有限的实验数据变为高效的诊断信息,更多、更直接地参与临床诊断和治疗。近年来,先进的实验技术与仪器的普及,不仅提高了实验结果的精确性和准确性,还为临床提供了许多新的指标。如何将这些检验方法的原理、临床意义介绍给医护人员,使之能合理选择实验,正确分析试验结果,并用于诊断和治疗;如何进行恰当的标本收集与运送;如何从临床那里获得患者资料、病情变化、治疗方案,保证分析后的质量评估,并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临床的诊治工作提出合理建议等,这些都是现代检验医学的重要内容。

  另外,检验科的服务质量也在内涵上不断深化,外延不断拓展。医学检验不仅要在诊断与治疗,而且在预防和服务都要得到社会的认可。正如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的ISO15189中所言明的那样,医学实验室的服务“还应包括对患者的咨询服务,其服务内容除对患者的诊断、处置工作之外还应包括积极参与疾病的预防。”

  丛玉隆教授眼中理想的检验医师应该是:积极地与临床医师沟通,共同探讨疾病的病因学特点、发病规律、病情变化与实验指标的关系;主动地、动态地、系统地、多方位、多指标地将实验室检查与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等同步分析,从中找出有规律的和有内在联系的方案和指标来参与临床治疗;不断寻求最直接、最有效、最合理、最经济的实验诊断指标和方案。近年来,大批高学历人才加入检验队伍,丛教授也期盼更多的具有临床知识的“临床型检验人才”加入检验科。

  曾经是普外科医生的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主任张远春教授就二者间的渗透融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他做外科医师时,当糖尿病患者需要手术时,只检测其手术前血糖、糖化血红蛋是否正常。但开始从事检验工作后发现,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伤口的愈合不仅与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相关,之前的血糖控制情况也会直接影响手术结果。因此,现在有类似情况时,除了做好当前的检测工作外,他还会主动提醒临床医师关注患者过去的情况。可见,面对眼花缭乱的检测项目,临床医生要想正确选择、正确解读,与检验科的同行们携手努力是一条上好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