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继续医学教育选课请先登录后,再进行购买!
- 专家介绍:1976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现任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教授。
1986-1990年参加刘斌教授主持的国家“七五”攻关 《人类体外受精、胚胎及配子输卵管内移植》课题,该项目1989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1-1991.5作为访问学者赴日大阪大学医学部在生殖内分泌与生殖免疫学领域进行研究;
1994.1-1996.1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层粘连蛋白及其抗血清对小鼠胚泡着床的作用》的研究;
2001.1-2003.1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整合素在子宫内膜和胚泡的表达及在着床中的作用》研究,从体外、体内研究雌、孕激素对小鼠胚泡整合素表达的调节以及人蜕膜细胞的影响,为探讨着床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0.1-2003.1主持我校基础医学院《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工程》分课题;
2000.12-2003.12主持我校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985计划"资助课题《HCY-2在大鼠及人胚心血管发育中的表达及作用》;
2004.1-2004.7,受国家留学基金委派遣, 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再次赴日本筑波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系进行"CRP与心血管疾病"等项目的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
长期以来从事人类和哺乳动物生殖工程与胚胎发育调控等基础研究。
近年以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
主编《人类繁衍史上的奇迹》、《组织学与胚胎学彩色图谱》、《妇科内分泌学》(副主编)书籍3部;参编《人体胚胎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组织胚胎学应试指南》、《组织学与胚胎学学习指导》、《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等教材及《领导干部手册》等书籍共10余部。
开设并讲授研究生选修课程《试管生命与胚胎学研究进展》、校际选修课和校内选修课《人类繁衍与试管生命揭秘》、讲授七年制和八年制本科生《组织学与胚胎学》等数门课程。
1997年被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硕士生6名。
获奖如下:
1988年、1999年,获北京医科大学优秀教师奖; 1989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年,获中国图书奖; 1998年09月,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年12月,获北京医科大学科技进步奖; 1999年,获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凯华基金奖。2002年,参编著作《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荣获中央广播大学文字教材三等奖。
- 课程介绍:世界范围内不孕不育症的发病率已由平均5%→近年的10%~20%,研究和诊治不孕不育症是生殖健康、优生优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发展和完善人类辅助生育技术(ART)则是突破这一课题的重要途径。
经过医学界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近20年来,随着生殖医学理论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创立和发展了以IVF—ET(试管婴儿)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先进技术,也代表现代人类胚胎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