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医学教育
继续教育网络课堂|继续医学教育专家|政策动态|学术会议|学术动态|进修医师|进修护士|报名注册
提示:继续医学教育选课请先登录后,再进行购买!
课程名称:心脏标志物
授课专家 左大鹏,主任技师(教授/研究员)
课时 4
学分 5 学分
价格 50 元
专家介绍:左大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检验科主任技师,教授,普内科副主任医师,检验科主任。中华医院管理学会 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检验学会常委。长期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在血液系统疾病和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实验室研究能力。在著名血液学专家赵相印教授的指导下从事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病和白血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主要科研成果有:1 《小牛胸腺肽的临床研究》 1986年 卫生部乙级成果奖;2 《综合性医院医院感染监控模式研究》1992年 北京市卫生局科研成果二等奖;3 《北京远郊区县遗传病调查》 1995年 中国遗传学会科普奖。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
课程介绍:评估心肌缺血始终是临床决策的重要内容,而心脏标记物的检测是对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关键。心脏标志物的检验医学的发展将直接推动临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20年前,心脏内科医生仅能检测心肌坏死的酶学标志物,如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来辅助诊断心肌梗死。20世纪90年代以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干预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以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为例,发病后随时间丢失,心肌坏死不可避免,溶栓药物或PCI的成本固定,时间越早,效益越好。进行快速高效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危险分层,对决定患者的走向与干预对策至关重要。检验医学的发展对临床心脏病学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方法如肌钙蛋白(cTn)等新的标志物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巨大突破,最典型的是心肌梗死的定义因此而重新修。依据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心脏标志物可以反映心肌坏死、心肌缺血、心脏功能和炎症等过程,具有不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