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腹泻的病因较多,首先要分清病因,排除恶性病变,然后根据不同病因进行治疗,由于慢性腹泻的病程较长,除了原发病因外,常伴有胃肠功能失调及机体抵抗力较差等情况,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疗效较好。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1 中医对慢性腹泻的辩证施治 临床所见的慢性腹泻根据中医辩证分型:
1.1 湿热滞溜 常见于慢性菌痢,急性发作,慢性阿米巴痢疾或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以及粘液性结肠炎伴继发性感染者。
1.1.1 辩证 腹疼腹泻、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干苦、发热、大便有红白粘冻、尿短赤、舌赤红、胎黄腻、脉数、温重者口粘、脉濡。
1.1.2 治法 清化清热
1.1.3 方药 ①葛根芩莲汤加减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 葛根12g、黄苓9g、马齿苋15g、黄莲3g、赤芍12g、木香9g、苦参9g、甘草4.5g;②白头翁汤加减。 白头翁15g、苦芩9g、秦皮12g、白芍12g、木香9g、甘草4.5g;③连理汤加减。玄参6g、炒白术9g、干姜3g、甘草4.5g。此寒热并用法,适用于素体脾胃虚寒而又湿热滞溜者。
1.2 寒湿偏胜 多见于慢性菌痢,慢性阿米巴痢疾,以及非异性结肠炎者。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1.2.1 辨证 腹疼、 腹泻 、腹呜 、喜热怕冷、大便塘薄成白色粘冻、舌质淡、白腻、脉弱或迟。
1.2.2 治法 温中散寒。
1.2.3 方药 ①寒重于湿者:用附子理中汤加减。党参9g、炒白术 9g、附子4.5g、干姜3g、黄柏9g、赤勺12g、茯苓12g、甘草3g;②湿重于寒者:用胃苓汤加减。苍术 9g、厚朴 4.5g、陈皮4.5g、甘草3g 、桂枝4.5g、茯苓9g、泽泻9g。
1.3 脾胃虚弱 多见于慢性菌痢,慢性阿米巴痢疾,以及粘液性肠炎。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1.3.1 辨证 久泻腹胀、纳呆、乏力、大便呈不消化状或溏薄、多白色粘冻、舌质淡嫩或胖、舌薄白或少苔、脉软或濡。
1.3.2 治法 益气健脾。
1.3.3 方药 参苓白术散或六君子汤加减①党参9g、炒白术9g、茯苓9g、山药9g、炒苡仁12g、焦楂曲12g、甘草4.5g、如腹有阴痛而畏寒,可用桂枝加人参汤。②桂枝9g、党参9g、白勺12g、炒白术9g 、茯苓9g、木香9g、甘草3g、如久泻气虚下陷,甚则脱肛不收,用补中益气汤加减。③党参9g、黄芪12g、炒白术9g、陈皮4.5g、当归4.5g、茯苓9g、升麻4.5g、柴胡3g、山楂炭12g、甘草3g。
1.4 脾肾阳虚 多见于各类慢性迁延不愈者。
1.4.1 辨证 腹泻多在清晨、大便急迫、便后较便舒、便溏薄而次数不多、四肢不温 、头昏、腰酸、中医称五更腹泻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
1.4.2 治法 温肾健脾。
1.4.3 方药 四君子汤和四神丸加减。党参 9g、炒白术9g、茯苓12g、补骨脂9g、肉果9g、五味子4.5g、吴茱萸1.5g、赤芍12g、焦楂曲谷12g、甘草3g。
1.5 肝气犯脾 多见于粘液性结肠炎积累因精神因素引起的腹泻。1.5.1 辨证 腹泻、纳少嗳气、胸肋胀痛、大便烯烂、便前腹痛、肠鸣、急须排便、便后缓解、舌质偏红、苔薄白、脉弦。
1.5.2 治法 柔肝健脾。
1.5.3 方药 ①四逆散加减。 柴胡6g、白芍6g、炒白术9、枳实6g、木香9g、甘草4.5g。 ②痛泻要方加减。炒白术9g、炒白芍15g、防风6g、陈皮4.5g、茯苓9g、甘草3g。
1.6 脾胃阴伤 多见于霉菌感染或长期应用激素者。
1.6.1 辨证 纳差、疲劳、口干、大便稀薄次多、舌质红而干、苔薄、脉细数。
1.6.2 治法 滋阴健脾。
1.6.3 方药 一贯煎加减。北沙参12g、麦冬9g、石斛9g、生地9g、白芍12g、生扁豆12g、炒山药9g、甘草3g、生苡仁12g。
2 西医治疗
2.1 慢性痢疾
2.1.1 治疗前多次大便,培养,如培养阳性可根据药效用药。
2.1.2 如大便阴性,则以甲氧苯氨嘧啶(TMP)0.1每日二次。磺胺甲基异噁唑(SMZ)0.5~1.0g,每日二次,共服5天,或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等,对磺胺药物过敏者不用。
2.1.3 药物作局部保留灌肠,每日一次,灌肠药物加温到37度为宜,10~20次为一疗程。①3%的黄莲素液200ml。②5%~10%的大蒜浸出液200ml。③氯霉素1克或新霉素2克,加水至200ml。
2.2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长,症状轻重不一,可按病情选用以下药物治疗。
2.2.1 饮食宜少渣,少刺激性,忌牛奶。
2.2.2 局部保留灌肠治疗,选用于直肠,乙状结肠部位病变者,可选用氢化考地松25~50mg 地赛米松2~5mg0.5%的普鲁卡因200ml,保留灌肠每日一次,15~20天为一疗程,其中可加冰硼酸0.9g,或者云南白药3g。
2.3 皮质激素 急性暴发型可用地赛米松静滴,最好采用短期隔日口服疗法。
2.4 对症治疗 小剂量镇静剂如安定、利眠宁、复方笨乙哌啶虽可减少肠的动力活动,有止泻作用,但有可能会至原有的感染加重或产生,毒性巨结肠的严重并发症,应慎重使用。
2.5 粘液性结肠炎又称易惹激结肠,实际上不是真正的炎症,是神经性腹泻中最多见的一种慢性腹泻,主要原因是结肠功能紊乱,治疗这种腹泻,不但要了解大便性状,腹泻时间与次数,更重要的是详细了解病人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等因素。
2.5.1 饮食方面,不需严加控制食物,以避免不必要的顾虑。
2.5.2 西药治疗,小剂量镇静剂,如安定、朴尔敏,及谷维素,减少肠蠕动及分泌,可选用阿托品654~2,复方苯乙哌啶等,复方笨乙哌啶用法,1~3片,每日3~4次口服,如继发感染时,不宜用或参考慢性菌痢用药。
2.6 霉菌性腹泻 选用以下药物:制霉菌素50~100万单位,生日3~4次,口服7~10天,克霉唑每日1~3g,分次服,用7天,曲谷霉素每次5~10万单位,每次3~4片,每日3次口服,大蒜注射液40~80ml/次,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每日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