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慎防甲型肝炎 【社区预防保健与健康教育版】

甲肝为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较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一般潜伏期为2─6周,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有胃寒、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厌油、乏力、皮肤和巩膜黄染、肝肿大、肝区疼痛、肝功能异常等。
甲型肝炎主要经消化道传播。病人或病毒携带者的粪便污染水源、食物,经口传播。
在污水及粪便处理条件较差的地区,饮水容易被病毒污染,此外,经用不洁水洗涤的食物,以及由被感染者所加工的食物皆能传播甲型肝炎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海产品食物也常是感染来源,尤其是贝类、吓、蟹等海鲜容易受到病毒污染;即使经由快炒、火锅、蒸等人们较为喜欢的烹调方法,也无法彻底地杀死病毒,这些都使甲肝病毒有机可乘,得以危害我们的健康。在我国由于街道、路边餐饮点多,而他们的卫生条件又较差,极易传染甲型肝炎,即使是一些条件较好的饭店等,也存在感染和传播甲型肝炎的危险。
甲型肝炎病毒也可在家人之间相互传播。此外,幼儿园、学校和军队等集体单位,也常有甲型肝炎的暴发流行。
普通人群易感,尤以青少年易感。病后可产生免疫力。
预防措施: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具要消毒,不喝生水,不生吃河海鲜,不吃不卫生的冷饮,搞好环境卫生,灭蝇、灭蟑螂。甲肝有疫苗可以预防,市民可到当地卫生防疫站或当地卫生院注射甲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