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中西医结合治疗肢体缺血性潰疡﹑坏疽的疗效总结------附652例治疗体会 【中

中西医结合治疗肢体缺血性潰疡﹑坏疽的疗效总结
------附652例治疗体会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昆明国泰医院 (650223)

摘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肢体缺血性溃疡、坏疽,是一种有效手段,能迅速解除或减轻患者痛苦,并降低截肢率。本文应用通脉系列制剂,以内服为主,外治相配合,治疗ASO、糖尿病合并ASO及TAO,取得满意疗效。本组652例均为住院病例,其中男性638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者73岁,最小者24岁,平均年龄46岁。累及左下肢355例,右下肢257例,双下肢36例,四肢均累及者4例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病程:2-3年206例,3-4年394例,4-5年39例,5-7年13例。其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306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ASO)317例,糖尿病合并ASO 29例。治疗结果:在本组652例患者中Ⅲ/1级坏死392例,治愈259例,显效84例,好转43例,无效6例,有效率98.4%;Ⅲ/2级坏死193例,治愈135例,显效32例,好转17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95.3%;Ⅲ/3级坏死67例,治愈23例,显效9例,好转17例,无效18例,占73.1%。652例中619例有效,33例无效(其中7例截肢,其余因经济困难等原因自动出院),总有效率为94.9%。该制剂具有明显改善肢体血供、控制病情发展、减少痛苦、缩短疗程的特点,甚至对大面积溃疡及清除坏疽组织术后的伤口无需植皮、缝合,创面愈合较好。同时该系列药物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抗炎、抗血栓形成及舒张血管的作用,这是治疗上述疾病的机理;不仅改善了病变的血管,且具有防止再度血栓形成,从而减轻血管的狭窄和阻塞,改善肢体的血循环。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肢体缺血   溃疡   坏疽   处理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及闭塞性动脉硬化(ASO)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疑难病,临床主要表现有肢体缺血性潰疡及坏疽。该类疾病具有病程长﹑疗效差﹑复发率高﹑部分患者常常因截肢而造成终身残疾。笔者等采用赵忠信医师长期临床实践研制的云南民族药(单味----科研用药)通脉系列制剂,治疗2000余例患者。现将临床资料完整的652例病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52例均为住院病例,其中男性638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者73岁,最小者24岁,平均年龄46岁。累及左下肢355例,右下肢257例,双下肢36例,四肢均累及者4例。病程:2-3年206例,3-4年394例,4-5年39例,5-7年13例。其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306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ASO)317例,糖尿病合并ASO 29例。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2.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10月,全国第四届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周围血管病诊断标准[1]。
3.治疗方法:
  3.1 内治法:采用赵忠信医师研制的通脉胶囊(单味云南民族药),每次0.5g,每天3次,45天为一疗程,根据病情程度,以2---3个疗程进行疗效判断。对于合并严重感染者,则配合抗生素治疗。
  3.2 外治法:(1).干性坏疽型:经常规清洗消毒后,每天用通脉液湿敷坏死组织7-10天,待坏死组织侵润及腐烂后,清除坏死组织,用通脉粉撒盖,使创面愈合;(2).湿性坏疽型:经双氧水、生理盐水清洗消毒后,用通脉膏外敷,隔天换药一次,并清除坏死组织,待新生肉芽组织长出后,再撒上通脉粉,则创面即可愈合;(3).对于大面积潰疡创面,则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交替使用,潰疡创面即可结痂愈合。
以单味云南民族药物提取后,分别制成水剂(液状)﹑膏剂及粉剂。
4. 治疗结果:
  参照1995年10月,全国第四届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周围血管病疗效标准[2]。根据症状﹑体征﹑潰疡愈合﹑行走距离改善等情况,Ⅲ/1级坏死392例,治愈259例,显效84例,好转43例,无效6例,有效率98.4%;Ⅲ/2级坏死193例,治愈135例,显效32例,好转17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95.3%;Ⅲ/3级坏死67例,治愈23例,显效9例,好转17例,无效18例,占73.1%。652例中619例有效,33例无效(其中7例截肢,其余因经济困难等原因自动出院),总有效率为94.9%。
5.讨论:
  5.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一种周围血管慢性闭塞性炎症性疾病,其病理变化是以侵犯四肢中的中﹑小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特别是以动脉为主)的全层血管炎,病变呈节段性,表现为广泛的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和淋巴细胞浸润,內弹力膜增厚,管腔内有血栓行成,晚期血管壁及其周围呈广泛性纤维化,血管管腔出现狭窄和阻塞。
  通脉制剂经按selye氏法,用巴豆油作致炎刺激物造成皮下炎症肉芽囊模型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炎症﹑水肿有抑制作用,能明显地抑制炎症的渗出,使纤维组织增生及炎症细胞的浸润作用。对大鼠足跖炎症早、中、晚期的肿胀率明显地低于对照组(P<0.05),以及大鼠炎症肉芽壁囊内渗出液减少,肉芽囊壁薄、纤维组织及炎性细胞浸液较少(P<0.001)[3]。同时由于减轻了脉管炎病变血管的细胞浸润,降低血管壁成纤维细胞的活性,从而抑制了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和胶元纤维的形成,这样可以防止血管阻塞和狭窄,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组织细胞的血液供给和代谢,因此可提高TAO的临床疗效。
5.2闭塞性动脉硬化症(ASO)是由于动脉内膜粥样改变而使肢体动脉狭窄、闭塞,引起肢体缺血性营养障碍、坏疽的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合并症多。
  通脉制剂与生理盐水对照,在用电刺激颈总动脉的方法,复制大鼠动脉血栓形成模型的过程,表明实验大鼠由电刺激颈总动脉开始至血管堵塞的时间(38.00±4.35分,38.97±3.80分)明显长于对照组(23.00±3.67分,23.00±3.00分),即通脉制剂有明显抗动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同时对用去甲肾上腺素做激动剂的家兔离体胸主动脉的舒张效应,结果表明通脉制剂能使收缩的主动脉条舒张,并有显著性差异(P<0.001)[4]。
  由于通脉制剂的抗炎、抗血栓形成及舒张血管效应,不仅使血管病变有明显改善,而且具有防止血栓的再度形成,从而减轻了血管的狭窄和阻塞程度,并能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组织细胞的血液供应和代谢。因此提高了闭塞性动脉硬化引起的干性坏疽及糖尿病患者常伴有的湿性坏疽和继发感染的临床疗效。也是通脉制剂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机理所在。
5.3本组652例病例中,男性病例638例,而女性病人仅有14例,与TAO和ASO发病,以男性多于女性的发病率是相符的。


参考文献:
1.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周围血管疾病诊断标准   1995;10
2.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周围血管疾病疗效标准   1995;10
3     周凤鸣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89;5(3):139
4     李麟仙等 昆明医学院报   1989;10(1):15





            通信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万宏路328号(650223)
               
          E-mail:guotaiwanghong@hotmail.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