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1
【适应证】止血:用于阻塞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广泛性肠切除所致的肠吸收不良患者、早产儿或新生儿低凝血酶原血症等维生素K吸收或利用障碍引起的出血,可对抗香豆素类或水杨酸过量以及其他原因所致的凝血酶原过低引起的出血等。
【性状】本品为黄色至橙色透明的粘稠液体;无臭或几乎无臭;遇光易分解。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本品在氯仿、乙醚或植物油中易溶,在乙醇中略溶,在水中不溶。
【不良反应】偶有过敏反应,静脉注射时,较易发生,有极个别因过敏反应致命的报道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静脉注射过快时可引起面部潮红、出汗、味觉异常、呼吸困难、紫绀、脉搏细速等
主要成分:维生素K3。
性状:注射液,片剂。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功能主治:主要用于缺乏维生素K引起的出血性疾病。1.止血:用于阻塞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广泛肠切除所致肠吸收功能不良病人,早产儿、新生儿低凝血酶原血症,香豆素类或水杨酸类过量以及其他原因所致凝血酶原过低等引起的出血。亦可用于预防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类药物引起的维生素K缺乏症。2.镇痛:用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引起的胆绞痛。3.解救杀鼠药“敌鼠钠”中毒,此时宜用大剂量。
用法及用量:1.止血:肌注每次4mg,1日2或3次。防止新生儿出血,可在产前1周给孕妇肌注,每日2~4mg。2.胆绞痛:肌注每次8~16mg。3.口服:每次4mg,每日3次。
不良反应和注意:1.可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2.较大剂量可致新生儿、早产儿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及黄疸。在红细胞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病人可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3.可致肝损害。
。